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朗读

黄大仙文化与金华城市发展


——访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惠民先生

□记者 鲁蓉

 

 

乔惠民(左一)与黄大仙研究会副秘书长马骏合影

 

    今年7月,在香港举行的“2009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新闻发布会上,金华从全国289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荣登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排行榜首位。

    此前,金华已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和谐发展城市”与“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如何?金华荣获这些称号的关健因素是什么?金华北山连续两届入选中国避暑名山,除了环境因素外,还有其他什么因素?11月10日,记者采访了相关称号的评介机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乔惠民先生。

 

 

黄大仙文化也是一种和谐文化

 

    此次乔惠民先生是应婺城区双龙风景区管委会之邀,前来对黄大仙文化作相关课题调研。他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魂,尤其是地域性文化,看似无形,其实渗透进居住在该地域的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在金华,这个文化就是黄大仙文化,我们叫中华黄大仙和谐文化,因为这个文化在两岸四地,包括东南亚、欧美都有影响,这是不得了的。譬如香港,70%的人都要朝拜黄大仙,以至于成为当地的一种习俗。”

    乔惠民先生现任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亚太环境保护协会总干事及贵州财经学院MBA校外导师,是城市形象、文化遗产、环境保护与分类评价专家。主持或参与编制“城市品牌”、“宜居城市”、“国际化城市”、“避暑旅游城市”、“避暑名山”、“中国绿色村庄”、“中国农业公园”等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编写《世界喀斯特自然与文化财富评荐体系》、《佛教文化遗产评价体系》、《中华酒文化遗产研究评价体系》等,是多个城市品牌主要策划人,是“中华黄大仙和谐文化”的热情推崇者。

    在黄大仙祖宫与赤松宫,乔先生与同行研究员虔诚朝拜了黄大仙,并与管理人员分别进行了座谈。在座谈时他表述了这样的观点:“黄大仙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最重要的是和谐二字,这也是道家文化的内核,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城市的和谐、和其他文化的和谐。黄大仙文化在金华生根,在广东香港传播,并能在东南亚、欧美有众多的信众。”

    他进而阐述黄大仙文化是典型的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文化比较清醒地看到个人与社会的共生互属关系,反对个人脱离社会,不能从一己之私利出发,不能为一己之“得”而对他人施利或加害;它要求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反对奢侈浪费;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等。因而,以和谐、和平、和睦,天人合一为特色的中华道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深刻。乔惠民认为这些是道家文化的精髓,也是黄大仙文化的精髓。“因此黄大仙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乔惠民说。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黄大仙文化影响了金华足足有1600多年。据史料记载,上溯约360年至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上溯约800年至宋·倪守约《金华山赤松山志》、上溯约1200年至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一直上溯约1700年至晋·葛洪《神仙传》、《抱扑子》,悠悠史鉴,名倾海内外的黄大仙是同金华山一起明载典籍的。

    乔惠民说:“黄大仙文化是先人留给金华的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在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中,传统文化是举足轻重的。”据了解,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品牌形象的研究与评价,是近年兴起的新学科。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是由著名城市专家与地产专家,现任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会长桂强芳博士于1998年主持在香港成立的。研究会定时组织专业力量,在自主开发的评估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框架上,依据尽量丰富翔实的数据,对中国近300个城市进行评比,并作整体或多个单项的竞争力排名。因其科学严谨,受到国内外众多机构的热切关注,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中国城市外宣平台。

    乔惠民与记者详细介绍了黄大仙文化在金华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他说:“从城市人文看:金华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多样性城市,城市人文指数比较高。并且金华近年来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不断加强对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其中作为金华独特地域文化的符号即黄大仙文化特征 ,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城市和谐文化,黄大仙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其影响力遍及大陆港澳台四地,并对世界都具有一定的号召力。黄大仙文化中最核心的就是和谐文化,黄大仙主张‘天人合一’,倡扬美德善行,追求公平和谐,重视扶弱济困,其思想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宗旨是统一的,与金华和谐城市一脉相通,金华作为黄大仙文化的诞生地、起源地、根本道场所在地,其黄大仙和谐文化是这个城市和谐文化的一个象征,这点是金华城市人文独特于其他城市的地方,其独特的和谐文化符号为金华入选十佳宜居城市与十佳和谐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

    乔惠民说:“也有些城市的领导对于金华能评上十佳宜居城市与十佳和谐城市表示不服,但我说了上述理由,他们就无话可说了。因为黄大仙文化的诞生地、起源地、根本道场所在地都是惟一的,就是在金华。”他还认为金华的地理位置很好,处于浙中又是无震区,夏天台风影响不大,因北山的遮挡,冬天冷空气也不会长趋直入。而且绿色覆盖率高。

    当然要评上宜居城市乃至十佳和谐城市还需生活质量、社会公平、居民幸福指数、社会安全、城市生态等相关方面的指标。“从生活质量看:金华经济连年保持增长势头,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也没有减弱。从社会公平看:金华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干部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落实小额信贷贴息等帮扶机制,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从城市生态看: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金华还特别注重保持城市生态环境。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良好成效,去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8%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左右。金华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3%,水资源保护尤其做得出色,金华共有沙金兰等23个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质基本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

    作为曾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的金华,宜居水平不仅没有下降,而是进一步夯实了和谐发展的内涵。乔惠民认为对一座城市而言,和谐发展是非常高的要求和境界,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宜居、宜游、宜商、宜业、宜学。由于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突出了城市和谐发展综合因素的考量,在某种意义上比宜居城市更进一步,因此金华十佳宜居城市的含金量更高了。而他强调:“黄大仙文化中的‘和谐’与和谐城市中的‘和谐’内涵是一致的。”

 

黄大仙文化该如何弘扬

 

    去年6月12日,黄大仙传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黄大仙文化在新时期的保护、挖掘、发展提供了某种有力依据。”乔惠民说。他进而提出城市竞争力再提升的概念。他说城市竞争力的再提升,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先进的理念来统领城市的和谐发展。

    “我们曾在两岸四地挖掘共同的文化遗产,其中有炎黄文化、姓氏文化、妈祖文化、儒、释、道等,这其中也有黄大仙文化。我们要弘扬黄大仙文化,首先要弄清黄大仙文化在道家文化中的地位,在八婺文化中的地位。黄大仙是民间的公益使者,他帮助弱势群体、义诊、助学等等,他的公益精神是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的。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公信力在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等地较高的原因。”乔惠民说。

    在座谈会上,黄大仙祖宫的施道长认为道即永恒的存在,这也有和谐的内核。“我们重在提倡三生的概念。其一是生命的,开发生命的潜能,这主要是体现在养生方面:其二是生态的,顺其自然,促进生态和谐,体现在道法自然;其三是生活的,提升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多此举办养生班,学员在修炼过程中感受道家文化的魅力。”而赤松宫的具体做法是不收门票,“这也是符合黄大仙文化内核的,一张小小的门票其实是一个门槛,黄大仙是平民化的,他不是官方的也不是任何个人的,我们不售门票也是基于这种考虑。”赤松宫负责人如是说。

    金华黄大仙研究学会副秘书长马骏研究关注黄大仙文化已有许多年,他认为黄大仙羽化成仙自然是一种传说,但是自晋代以来人民群众崇敬、信仰黄大仙,歌颂、宣扬黄大仙,创造了具有鲜明人民性的黄大仙文化。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社会现象。黄大仙文化是金华特有的深厚的区域文化,是金华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有其研究、开发的价值。马骏还提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点子,即在赤松通往赤松宫的路边,用摩崖石刻的方式建一个黄大仙十里长廊,或者在黄大仙生活修炼等场所竖立石碑。“后者的经费相对来说比较少。”他说。

    “黄大仙文化与金华城市文化是品牌关系,是金华城市文化的重大支撑点之一;它与八婺文化的关系是灵魂层面的,渗透进血液的关系。”乔惠民对黄大仙文化作了精辟的论述。

    与会座谈者一致认为,在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