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有的放矢 有力推进 有效整合
——关于加快婺城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 方小萍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大,就业带动强,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中央和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婺城区周边一些县(市),抓住机遇,挖掘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一股旅游蓬勃发展的新风。面对新的形势,婺城旅游发展“风正好加力,兴旅应当时”,如何抓住机遇,发展壮大婺城区旅游经济;如何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婺城繁荣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婺城旅游业发展具备的条件
婺城区自然生态优美,青山葱郁,碧水幽深,风光旖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位优势明显,现代交通发达,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婺城山水自然资源丰富。有旅游单体资源189个,其中三级以上优良旅游资源单体39个,涵盖了地文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等旅游自然资源。这些突兀的山峰、幽深的峡谷、银光碧波的水域、郁郁葱葱的山林,内涵丰富,格调高雅,分布错落有致,为发展旅游业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婺城旅游发展环境条件良好。婺城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平安区”。目前,婺城已拥有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品生产企业30多家,加上依托市本级核心区的优势,旅游经济的“食、住、行、游、购、娱”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婺城旅游业加快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环境条件。此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旅游经济强市,构建“一圈三带八区”大金华旅游区的总体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加快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为婺城旅游经济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
婺城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加快旅游发展的意识不强,旅游市场营销滞后,资源挖掘不到位,以至跟其他旅游景区相比,我们的旅游产业发展慢、规模小、层次低,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方面问题:
政府主导力度不够,旅游管理体制涣散,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目前,婺城区旅游发展还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旅游业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确立,旅游业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区内有四大园区各自为政,旅游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区旅游局挂靠区城建局,一无经费,二无编制人员,三无行政级别。如此“三无局”,基本无法落实旅游扶持政策,更谈不上引导各乡镇加快旅游发展,形成旅游经济发展的合力。
旅游发展缺乏全区性“一体化”规划,缺乏高层次定位。目前,我区旅游业发展基本属于社会大发展背景推动下的自然成长。各景区景点发展规划不完善,配套建设跟不上,旅游产品单一,多以观光为主,非观光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特色文化产品和满足市场新需求的新兴旅游产品不多。旅游资源未得到深层开发,呈弱散状态,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拳头产品。具体表现为“散、小、差”,即景区布局与管理散,景点规模与容量小,服务水平与市场竞争力差。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成为制约瓶颈。我区旅游的自然资源以山区居多,景点开发受到山区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当前区政府财力有限,对旅游发展投入不足,旅游发展的市场化资本运作还未有效破解,民间资本利用少,除九峰山景区外,其他乡镇民间投资景区建设基本没有,资金匮乏使很多景点无力编制规划,无力实施市场推广,无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很多景点特别是山区许多景点资源,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限制,使旅游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使人“望景兴叹”。此外,在已开发的景区,无论是旅游宣传促销、景区保护和景点后续开发建设,还是旅游产品开发,也都缺乏有力的资金投入支撑。
宣传推广不够,很多旅游资源至今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我区旅游宣传、营销人员匮乏,旅游宣传投入资金不足,市场推广力度不够。目前,一无整体旅游形象设计。在市场上标志不明朗,特色不突出,无响亮品牌。二无市场包装策划。各景区基本上没有专职旅游宣传人员,缺乏景区宣传中心主题,打不出能代表自己形象、简明扼要、富有诱惑力的旗帜和品牌,市场宣传推广基本处于空白。三无总体协调牵头部门。各景区、各乡镇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形不成合力,不能形成统一的包装营销,资源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旅游发展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
加快婺城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措施
加快旅游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和政府为推动的多头并进。切合婺城区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具体部署是:以双龙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九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重点,以寺平古村落为代表的农家游为补充,立足山水生态资源,注重人文特色,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现代乡村风情游,精心打造城市后花园和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快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要发展,规划是龙头。目前,双龙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并进入了实施阶段。仙源湖度假区2001年已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9.8平方公里为开发建设范围,在此总体规划基础上,再做修编完善,即可投入旅游开发建设。此外,九峰山旅游发展规划也已编制,在这三个景区旅游规划的基础上,有必要编制《婺城区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婺城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培育婺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抓紧制定和修编景区建设详规,严格执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严禁对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和破坏,使全区旅游经济有序健康地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建设力度。要加大对旅游开发的扶持力度,出台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大对旅游企业、旅游项目、旅游人才、旅游招商的扶持力度。要切实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重点要加快推进旅游景区道路交通和景区标志建设,规范设置旅游目的地景区标志牌和景区游览示意图。加快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服务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立以住宿、餐饮、商品、泊车为重点的多功能景区旅游服务系统。
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旅游精品。要把双龙风景区、仙源湖度假区、九峰山风景区、农家乐休闲游等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一是谱写好双龙风景区的观光旅游文章,挖掘仙源湖度假区的休闲度假资源,形成南北互动、优势互补的旅游发展格局。双龙风景区发展要着力打响“双龙胜景、大仙圣地、浙中凉都”三大品牌,充分挖掘“黄大仙传说”和“婺州举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二是发挥好仙源湖度假区山水生态优美和交通便捷的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古镇文化、户外运动等新型旅游项目,力争将度假区建成旅游设施完善、生态环境秀美、休闲度假功能突出的浙中休闲度假胜地。三是挖掘好九峰山的丹霞地貌特色,提炼九峰山风景区的观光旅游资源,通过举办汤溪“杨梅节”、“ 南山漂流”、“双龙之夏”等载体活动,打造精品游线,使九峰山与双龙景区、仙源湖旅游度假区紧密串联起来。四是发展好乡村风情游,依托婺城区乡村的山水生态、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村居民舍和农林牧渔等休闲度假资源,将乡村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以古寺平村为代表的现代生态乡村游,积极开发农家体验娱乐和现代农业参观教育等新兴旅游产品。
加大宣传,着力开拓旅游市场。婺城区旅游业发展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对待,要用携手联合,追求共赢的思维来考虑,要实现旅游大发展必须实行区域联合战略。要走区域联合道路,首先要实现区域内的合作。按照“信息互递、客源互送、线路互建、宣传互动、工作互助”的模式,加强区内景点、旅行社、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之间的联合,建立起以双龙风景区为龙头,以仙源湖(动物园、南山漂流)、九峰山、寺平古村、城隍庙为特色的精品一日游、二日游。
理论·发布 | 创建专版 |
有的放矢 有力推进 有效整合 | 发挥城管委作用 提高创卫成效 |
图片 | 创卫小故事 |
婺城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公告 | 童心拼图献祖国 |
婺城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职位一览表(5名) | 加强巡查 注重细节 |
创卫动态 | |
城西工商所 高效监管创星级 | |
杨思岭社区 “和谐先锋港”助推创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