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读《潜水钟与蝴蝶》
读书笔记
□苏梦人
《潜水钟与蝴蝶》,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08月出版,[法]让-多米尼克·鲍比/著,邱瑞銮/译;让-多米尼克·鲍比,1952年生,在巴黎求学。后任记者数年。1991年,出任法国《ELLE》杂志总编辑。1995年12月8日,突发脑中风。1997年3月9日,在该书的法文版面世后两天,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获2007戛纳大奖。
谈这本书我不知道怎么开头,还是选一则我在书中的札记开始:
“看着这些文字,特别是这篇文中作者回忆童年情景的时候,注意力会为之全部吸引,而忘了写作这些的时候,作者是在病中,等到全篇读毕,猝然想起作者的境况,无尽的怅惘之余,也会深深体会到人在世界上的深深孤独。但也不必就此悲天悯人。不妨就此淡淡道出,或者一任思绪随机想起什么,曲曲折折中道来。
“一个人在这样的状况下,是什么支撑了他的写作?要知道作者的写作,既非我们正常人现在键盘敲入这般快捷,也不是喜欢用笔的人书写,笔尖流利接触纸页时感觉的轻微然而震颤的迷人享受,而是在‘唯一能活动的肌肉是左眼皮’,由记录员读出法文的字母表,每当读到要用的字母时,作者就眨一下眼皮。就这样从字母到单词,到句子,到段落而至章节。为此,作者在自序中提到:‘在出版社派人来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下札记内容之前,我就要准备好题材。在我的脑子里,每个句子都先搅拌过十次,删一个字,加一个形容词,牢牢记住我造成的句子,把一个段落、一个段落的文句都背下来。’
“苏珊·桑塔格在《疾病即隐喻》中说,‘疾病是生活中的阴暗面,它令人心力交瘁。可人生在世,都具有双重身份,一个是身体健康,而另一个却是疾病缠身。虽然我们都希望身体健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人迟早都会有生病的时候。’一般人纵使不惧怕生一般的病,但象该书作者的这种,没有人愿意撞上,也幸好象中彩票一样,少之又少。作者所患是一种‘脑溢血’,书中叫‘脑干’,刚刚才被英国医生命名为闭锁症候群。”
“——这是一种尚无望治愈的病症。但本书的作者,却在无望之中,让自己飞了起来。这种顽强到自然的精神,是哪些方面构成?是什么净化了一个病人可以想见的众多负面情绪,排除病痛干扰,让芜杂的人生,以写作得以井然有序,令生命恢复力量,心灵重树自尊,灵魂体现出庄严?这些都令我为之深长思索。”
书名从作者这段话而来:“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不免也会想,书中的文字一定有不少是晦暗与沉重的吧,但谁要是这样以为,那就错了,事实恰恰相反,借用网页介绍上的话,“作者身已残疾,不久于人世,但是整日思考的,却不是自己的疾病,也不是自己的‘未来’,而是冷静地思索着人来到这个世间所会遇到的一些大问题小问题”;而文笔,亦如作家艾德蒙·怀特所言:“阅读这本书,再次爱上了生命……每个字都让作者备极辛苦,这里的文字却不是简略如电报体的病床文章。它轻盈如最灵动的幽默、清醒如烹煮中的杏仁、活泼如年轻人第一次赴约的步履。”这些话,概括了我这方面的想法,比我说的好,就引用不作另写。我想要补充的是,这种写作的形式,比如“轻盈”“灵动”且“幽默”,也许更透露了作者的气息,或许比说了什么更重要。
印象中法国人善于享受人生,看了这本书,也让人对法国人如何面对厄运有了深刻印象,尽管书中涉及的远比生与死广阔。私下里我愿意说说,我读这本书时体会到的是主人公不悲不哀的感受,或者,应该用悲而无哀——这么说,还是跛脚,姑且这样说了。这大概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较为有差异的地方。就文学气味,或者说精神背景而言,我们骨子里都有悲哀或者悲而不哀这样的几近概念的解读方式,这在读日本文学时最容易契合。还有比如豆瓣上有人评论,认为作者通过写作获得平静,还有人评论用了“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巨大的乐观与豁达”。我看这些评论,固然也有一点道理,但也只是一点而已,却是用我们习惯的思维,用标签,遮掩了更多不为我们所习惯的思维方式,也掩去了读这本书时可能给予人的更大思索。比如作为都市人,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他遭逢厄运之时,回想到的有关爱情、生命、与上代人的亲情,与下一代的亲情,友情与迫不得已的人际环境之间的态度,都绝非一个悲或哀就止步。换言之,让阅读的健康人,也随之思考,并情不自禁联想到自身,而这是和封闭式的仅仅解读悲哀有绝大区别的所在。当然,作为东方人,肯定推已及人;不过我提醒我自己的是,法国是出思想家与文学家的国度,其中有一位蒙田,说过这样的话:“伤感从来是一种有害而荒唐、怯懦而卑鄙的情感。”——不知道就我体会到的作者表达出的感受,可不可以从这句话上找到源头。
不过读一本书,总是有不同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象我个人,实不相瞒,在阅读这本书之前,也怀着一个隐秘的念头,就是想看看、或者想了解一下,一个人在将死的时候,到底心里最关心的是什么,对往昔的回忆中最注重的是什么?那么艰难的写作,最终写什么?先哲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种同时代的一个人,一个在全世界留意时尚、关注成功的人心目中不乏是时尚与成功的典型人物,他最终思考的是什么呢?看了全书,我有些不信,但最后明白,舍此又会是什么呢?!这里,当然也想到还是蒙田说的话:“只要可能,我活着时没有说的话,死时绝对不说。”。一个人内心,怀揣着的思绪,用不可限量比拟,恐怕也不过份。带走的秘密,也许就是人类思想暧昧不明地带的东西,不提也罢。对一个写作者而言,只有表达出的东西,才是富有意义的东西,所以真正应探讨的也是作者写下的一切。
粗略概括一下,鲍比写的就是对生命、对爱情(前妻与女友)、对亲情(父亲及子女)、对友情(友人与同事),对平常人的生活乐趣的怀想,这些即便是最普通的人也经历的内容。就是这些平凡人生最基本的东西,萦绕在作者躺在病床上的脑际。这突然让我明白了些什么。要知道,作者可是一家时尚杂志的主编,发病那一天,还有德国宝马公司正和他联系试用一款新宝马车。生活在世界上的时尚之都巴黎,出任一家全球时尚界闻名的时尚杂志总编,现阶段人类顶尖的时尚生活,恐怕没有他陌生的吧,但他在札记中,没有一篇专门提到。这是不是也能给人以启发呢?
要闻 | 综合新闻 |
金西组织评审东区控规及核心区修规 | 罗埠:投入2000多万元推进村庄整治 |
市委督查组来婺调研 | 青山社区推出党员“四结对” |
图片 | 生活资讯 |
“移民精神”与“攻坚克难” | 把甘甜送给“最可爱的人” |
婺城区领导慰问驻金部队官兵 | 乡村T台秀 |
振奋精神转作风严格责任抓落实 | 汤溪: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 |
唱首老歌给你听 | 新闻快报 |
红彤彤的蕃茄 乐滋滋的生活 | 图片 |
坚持三贴近 打好主动仗 | 婺城公安重拳摧毁一传销组织 |
图片1 |
文化 | 创建专版 |
五地票友闹婺城 | 发现问题及时改路面破损及时修 |
夏季休闲文化节走进社区 | 柳湖花园社区 柳湖不是湖,是个园林式社区 |
青春路社区有个青苗艺术团 | 双龙大桥社区 养老方式新,居家模式受青睐 |
读《潜水钟与蝴蝶》 | 人到夕阳分外红 化作春泥更护花 |
短狐集(节选) | 把拿手好戏无偿送社区 |
蚊、蚋及其它 | 酷暑里的关怀 |
白 马 | 抓好整改 全力迎检 |
迷路女孩找妈妈执法队员来帮忙 | |
护一片绿 美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