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8月14日 星期五
朗读

农村“空巢老人”亟需社会关怀
提案背后的故事
精神慰藉少 经济收入低 生活照料缺
“你怎么会关注农村‘空巢老人’?”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婺城区政协委员、金华久浩广告标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宏生。据了解,今年两会期间,有三位区政协委员的提案直击农村“空巢老人”现状。郑宏生是其中的一位。
郑宏生是塔石乡壁下村人,1991年到广东打工,1998年7月回金华后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每次回到老家,细心的郑宏生发现,村里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老人们忧郁的眼神告诉他,他们过得不快乐。“尤其是有些子女外出打工的老人,生活非常困难。有的缺少经济收入,缺医少药;有的有钱也没人照料,缺少亲情和精神慰藉。”无独有偶,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程赣萍也提了相似的提案。她在提案中写道:作为医生,近年来本人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空巢老人”,他们有的独自来院求诊,有的在家中风倒地无人呼救以至延误最佳抢救时间;有的发病或去世多日无人知晓;有的住在医院子女不管,甚至有的病好了也不愿出院回家,因为在医院还有伴,可回了家仅有一人……
农村“空巢老人”增多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委员们呼吁,首先提倡符合时代要求的“孝道”,其次动员社会关注。但最重要的是政府要着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要提倡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保障两种制度并行和尝试新型养老保障制度。郑宏生说:“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社会性或个人出资举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
农村“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表现为经济上的低收入、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空巢老人”的这种特殊性表明,要解决上述养老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给予关爱。
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戴志安介绍,我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75389人,占总人口的15.58%。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农村青壮年劳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空巢”化趋势非常明显。“为此,区民政局在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老人自治组织、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建立健全养老补助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戴志安说。我区现有农村敬老院4所,床位850张。去年白龙桥敬老院扩建了150张床位,今年罗埠敬老院又计划扩建200张床位。另外依托老年协会、“星光老年之家”等,积极为独居老人提供文体活动场所,鼓励支持独居老人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相互关爱的小型组织。推行低龄健康老人和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实行阶梯式“居家养老”服务。
“家庭养老是我们的传统养老模式,在国家还不能拿出更多的经费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之时,家庭养老仍然是老龄农民养老的首选模式。因此,我本人非常赞同这种养老方式。但是要把家庭养老纳入社会管理,区民政局最好能组织一些志愿者关注这些‘空巢老人’,加大对家庭养老的宣传力度,大力表彰养老敬老的先进典型。”听说区民政局一直着手开展这项工作,郑宏生满意地点点头。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已经为全区百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200元的高龄补贴。“在全省民政会议上获悉,杭州、嘉兴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为70岁上的农村老年人,按照不同的档次发放老年人生活补助金。我区也将积极创造条件,筹措资金着手这一惠民工程,逐步改善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戴志安说。当郑宏生得知政府已经关注“空巢老人”问题时,他表示,适当的时候我们也会奉献自己的爱心。每个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其实也是善待自己。
(记者 鲁 蓉)
crack
民声·民情 | 庆祝建国60周年特刊 |
农村“空巢老人”亟需社会关怀 | 畲族放牛娃的创业之路 |
面点培训 | |
图片 | |
图片2 | |
暑假作业屡屡被撕 | |
教孩子写字的“徐爷爷” | |
食用油降价 | |
认真答题 | |
图片1 | |
给祖国献上咱们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