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砺剑十载铸辉煌
——金华陆军预备役工兵团建团十周年巡礼
□ 陈公炎 陈小刚 刘传玺
“轰—轰—轰……”战场上炮声轰鸣,硝烟弥漫。9月上旬,金华陆军预备役工兵团完成了省军区赋予的战场工程保障演练任务。该团在演练中展示出来的精准、快速的战场工程保障能力得到现场观摩军地领导的一致好评,也为该团建团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这次演练的成功是10年来团队建设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团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现,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他们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先后被南京军区、省军区评为“预备役部队建设先进团”、“先进团党委”、“先进团单位”、“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等30多项荣誉。
谋开拓进取之策——励精图治打造一流团队
1999年9月18日,金华陆军预备役工兵团正式成立。面对基础设施差、人员思想散、工兵专业干部缺乏、团队正规化建设难等诸多难题,团党委一班人不仅没被吓倒,反而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就是脱皮掉肉也要把团队建设好……”在誓师大会上,时任团长董继祥、政委姚栓柱吹响了“全面打基础,全面上台阶”的号角。
预备役工兵团的组建,得到了金华市委、市政府、军分区的高度重视,当年年底,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团机关营区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全团上下一年多的艰苦奋斗,2001年2月,一个占地202亩,建筑面积89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营区拔地而起,营院面貌焕然一新。2007年年底,在时任团第一政委的陈昆忠市长的直接关心下,由相关部门出资,接通了自来水管道,结束了该团直接饮用地下水的历史。近几年,团队又先后投入180万元建成机关局域网、视频系统和战备训练设施,所有的营连部也拥有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团队步入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2009年,投资190余万元的工兵训练中心正式建成,为全省工兵专业骨干集训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良好的营区环境,引来了不少兄弟单位前来取经。2001年3月,浙江省政府、省军区在该团召开了正规化建设现场会,肯定并推广了该团的经验做法。第二年,总参动员部、兵种部联合在该团召开了全军预备役部队工兵(舟桥)团建设现场会。
打好思想基础,铸牢党指挥枪的不变军魂。这个团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他们组织官兵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先进理论,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和建团10周年,广泛进行党史军史团史教育,举办建团10周年庆祝活动。打好管理基础,建设正规化团队。为从根本上解决预任干部集中难的问题,该团在出台的《预任干部管理使用规定》中,明确指出提升使用预任干部要充分考虑团党委意见,这一举措扭住了预任干部管理工作的“神经”,充分调动了他们谋打赢的积极性。加强基层现役干部的管理。经上级批准,基层现役干部实行双重领导,日常管理纳入其所在地的人武部,部队训练教育管理由团里统一部署、集中组织。
十年本色不变,十年不懈追求。金华预备役工兵团把对党的赤胆忠诚化为不竭动力,他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铿锵的步伐,全面打好部队建设基础,取得了一流业绩。
亮爱军精武之剑——不辱使命提高打赢保障能力
2002年9月,浙江沿海某海域。一场抢滩登陆作战演习正在进行。振聋发馈的炮声中,由这个团舟桥营预编官兵组成的冲锋舟编队迎风破浪,直取“敌”岸……
2000年8月,义乌佛堂镇发生一起爆炸持枪杀人案。由于狡猾的犯罪分子在藏身的家中设置了引爆装置,已造成多人受伤。为协助公安部门破案,该团迅速组成排险小组连夜赶赴现场,历时4个多小时,终于排除了险情,为公安干警迅速破案扫清了障碍……
据悉,这个团的官兵每年都要参加几次大项行动,每次都能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圆满完成任务。先后在上级组织的各种训练比武、考核中拿到30多块奖牌;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如此优异的成绩,他们的战斗力从哪里来?
他们注重加强对官兵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当兵打仗思想,真正搞清楚为什么准备打仗、打什么仗、怎样打仗,不断增强官兵履行使命的强烈责任感和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他们还结合练兵实践,通过完成各类实战演练和急难险重任务,在恶劣环境和困难条件下摔打磨砺部队,培养官兵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和遇险不惊的优良心理素质。他们树立“基层第一、士兵至上”的观念,这种观念自始至终贯穿于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激发官兵自觉成才意识。
2005年8月,该团成功组织了总部、军区和省军区赋予的快速动员和战场工程保障演习任务。演习共计动用兵力671人,共征用各类车辆工程机械装备和船只等400多台。从传达部署任务、动员集结、请领征用装备物资、到转服现役、工程侦察、配合专业铁路抢修队伍抢修铁路、开设野战救护所和野战修理所等10多个行动科目的实地、实时、实兵、实装演练,从难从严增强了遂行战场工程保障的能力,总部、军区、省军区、军分区等近百人观摩了演习,并给予充分肯定。
十年精心砺剑,十年军民联防。如今,金华预备役工兵团犹如一把镶刻在浙中大地上的利剑,保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随时准备着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走寓军于民之路——军地融合发展步履铿锵有力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20余个动员网络终端迅速启动,300余件民用装备紧急征用……日前,在预备役工兵团快速动员演练中,他们依托社会资源加速战斗力生成的成功经验得到前来观摩的上级机关的肯定。
借梯上楼谋发展,军民融合事业兴。随着浙中民营企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他们想方设法从中寻求一条军事需求和企业发展兼容的发展途径,充分挖掘企业产品、技术、人才资源,对民用技术成果进行嫁接。对军地兼容、军民通用的装备技术,该团采取预任预编、借力攀高等方法“为我所用”。他们与军地20多家单位建立了规划建设联合论证、重大课题联手攻关等8项工作制度,使军民融合式发展形成长效机制。近年来,他们先后联合某院校结对改造,协调市国动委在全市35家拥有军民通用装备的单位制定征集储备预案,确保能快速实现“平战转换”。
借助地方资源,不是完全依靠地方而自己“撒手不管”;相反,部队更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为此,团党委与预编单位签署了齐抓共管协定,决定投资10万余元购买电脑、投影仪、学习资料,团装备处还专门制订了《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细则》、《参加培训人员考核细则》等6项规章制度。培训内容也扩展到工兵专业五大课题八项内容。在军地携手努力下,维修保障基地发展驶上“快车道”。
据介绍,这个团在金华旧城改造的工地,在各县(市)博览会会场,在森林火灾的救火现场,在企业、学生军训训练场,都留下了该团官兵忙碌的身影,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他们共出动10000余人次义务参加地方的文明建设,为企业、学校军训20000多人次,帮助地方扑灭山林大火、参加抗洪抢险100余次,协助地方公安部门排除重大险情、销毁废旧炮(炸)弹426枚,帮助爆破桥梁5座,烟囱50多个。全团官兵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队建设也在积极参与地方“三个文明”建设中高高扬起了风帆,积极参加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评为“拥政爱民模范先进单位”。
十年创新探索,十年艰苦努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预备役团更加坚定的走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努力实现预备役部队的新发展、新跨越。
十年风雨同舟,十载鱼水情深。预备役工兵团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唇齿相依的军民情怀,使军民鱼水深情如婺江之水奔流不息。
crack
民声·民情 | 庆祝建国60周年特刊 |
图片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
“华康杯”9.20爱牙知识竞赛题 | |
砺剑十载铸辉煌 | |
汽车在市区不“禁鸣”了吗? | |
北山果子狸来市区“串门” | |
红旗飘扬迎国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