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10年02月03日 星期三

朗读

探索多元化特色教育打造优质化精品校园


——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五大特色工程引领学校发展

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吴旭涌

 

 

 

 

    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在各级政府和市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从1993年开始发展,在校生从419名增加至2010年的10000余名,增长近25倍,连续九年稳定在万人规模,生源遍及19省96县市(曾创下40对双胞胎和100多对亲兄弟姐妹同时在校就读的奇迹);占地面积从47亩增加至183亩,增长3.9倍;建筑面积从12579平方米增加至现在的75570平方米,增长6.1倍;总资产从458万增至现在的1亿元,增长21.8倍,成为我国办学规模最大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之一,社会各 界称学校的发展轨迹为“爆炸型”发展的金华实验中学现象。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国家级德育先进实验学校、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浙江省骨干职业学校、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中职30强、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全国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等。每年新闻媒体报道学校办学成绩百余次,每年教育同仁来校考察千人次以上,本学期就有658名来自安徽、江西、富阳、衢州、温州等县市的教育同仁参观考察,为职业教育的交流、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学校围绕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特色化进行了五大特色的创建。

    一、健康为首,体育特色注重多样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体育特色的创建口号。学校被评为金华市体育特色学校。

    1、抓实做操、抓体育课堂:体育课质量从早操开始抓起,做操就是做人,必须整齐划一、标准到位、安静有序。开展了体育特色课的评比活动,把一些活动、游戏、竞赛带入到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精神。

    2、抓课余活动:课外活动开展全校性的排舞、广播操、健美操等训练,教师健美操、学生排舞都获金华市比赛一等奖。每个科室都组建了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的各运动队并开展联赛,实施教职工“活力行动”的3+1测试等;学生开展系列的篮球联赛、足球联赛、校园吉尼斯、太极拳、“散打王”争霸赛等等,学生篮球队获金华市大中专院校比赛第一名,在金华市七运会上,我校代表婺城区参加的散打、柔道、摔跤、拳击比赛中获31金21银16铜,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3、抓校运检验:人人参赛的万人校运会是检验学校体育特色的的载体,是竞技体育和趣味体育的有效结合,运动会的入场式、各班级的呼号、队列表演、团体操会演、开幕式的宏大气势、自编自演的大型广场舞蹈(第一个节目就是所有教师参加的广播操表演)都充分展示校运会的特色。

    二、内涵为源,艺术特色提升品位

    实施大众艺术教育大大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化修养,被评为金华市舞蹈特色学校,学生获得浙江省技能比武舞蹈和声乐两个一等奖、讲故事三等奖。主要做法如下:

    (一)让主题活动成为师生展示艺术的舞台

    学校认真开展“教师识谱、学生学歌”活动,达到各教师“人人会识谱、人人会器乐”的效果;一起学唱《国家》、《感恩的心》、《真心英雄》等系列歌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艺术修养。始终强调实验中学的老师不懂音乐、学生不会唱歌是不合格的,要让教师教学生唱歌,一个教师应该是多才多艺的,这样才能和学生更好的沟通、交流。

    (二)让社团成为学生学习艺术的广阔空间

    周末45个学生社团(学生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棋迷协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文学社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如:管乐队、礼仪队经常参加各类庆典及大型活动;舞蹈队基本包揽全市第一名,并获省艺术展演一等奖。白沙溪文学社成为学生文学交流的平台,并有了自己的社刊《白沙溪》。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金华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三)让汇演成为学生艺术展示的舞台

    每年一次的中秋晚会和元旦文艺汇演汇演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大展示,各参演节目都是由各个社团经全校人人参与的海选后挑选出来,节目形式涵盖语言类、舞蹈类、器乐类等各个形式。与金华电视台今晚九点半、二十分可乐等栏目联手录制并通过网络实时想全国直播,同时把节目刻录成碟片让学生带回家,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杨明远、于胜栋两名同学参加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电视选拔活动获影视表演全国金奖并收入全国优秀影视后备人才库。

    三、质量为本,专业特色铸造精品

    (一)强化师资建设  夯实内涵发展根基

    1、班子建设强化执行力。学校时刻提醒各成员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做得更好、想得更远、坚持更久”的要求,要求落实“三多一少”(即多花精力抓落实、多给学校想办法、多沟通联系、少想名利与得失)和“精、细、实、恒”,实现“人不在岗、运作照常”的管理效果。

    2、教师管理增强责任感。学校以《处室工作考核条例》和《科室工作考核条例》为依据,所有校发福利都通过量化考核按等次发放,推行“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末位交流”的管理评价制度。要求全校师生树立“一荣誉两精神”(即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主人翁精神),推行“人人是校长、个个是主人”的平行领导概念。每周的周前会让教师充当校长身份,点评一周的工作,有权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达到了无缝管理的境界。

    3、技能培训提升竞争力。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科室为切入点,推进文化课教师的转岗,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学习、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加强培养各专业学科带头人,挑选各专业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培训,如赴奥地利培训、德育工作培训、省级专业技能培训、班主任培训、各类教研活动等等(本学年就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培训245人次,培训费用达到65万余元)。学校实施“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无作为不聘”制度。比如班子、教师参加外出培训,回来以后都要进行3R汇报(汇报培训的内容Reporting、联系实际谈个人感受Relating、重构自身该做什么Reconstructing),教务处专门进行培训绩效考核,与报销挂钩,达到“一人培训、多人受益”的效果。

    4、终身学习自主教育。督促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的习惯,学校每个学期都发有关教育管理的书籍,如《你为谁工作》、《细节决定成败》、《胡雪岩的启示》、《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塑造教师》、《宽心》等共20余本,要求各教师按照3R标准联系实际撰写读后感并发布在各自博客上,学校统一对博客内容进行检查考核。同时积极开展教学反思,让教师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5、三让教育提升课堂成效。面对职业学校学生在课堂中普遍存在的“低着头,板着脸,听不懂”现象,学校提出了“让学生抬头、让学生微笑、让学生有作为”的课堂“三让教育”。同时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学管理思路,打造个性化教育,实施适合学生个人发展的个性化评价,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进步、学有发展。

    (二)改善硬件建设 保障持续发展

    为改善办学条件,01年-06年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学生宿舍,完善实训设备和信息化条件(04年就给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室配备电脑),校内实训设备总价值达2000余万。04年学校所有灯采用节能灯,07年使用水控系统,大大节约了用水、用电,学校第一个排污管道是实验中学先造的,被评为浙江省节能研究与应用示范单位。今年暑假,自筹资金1700余万改造校门口、广场和国际标准塑胶操场,给每个学生寝室安装空调免费使用。

    (三)注重技能训练  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每周组织学生技能展示,把各专业学生的技能作品全校展示,好的作品成果由学校收藏,发放收藏证书,并通过照片和实物的形式让学生带回家,一方面增强学生自信和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家长、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看法,让社会认识到就读职业中学是有用的。本年度全校师生共获国家级奖项276人次;省级奖项101人次;市级奖项139人次;区级奖项144人次。2009年共有9名教师和18名学生代表金华市参加省里技能比武,在最近的省市级师生技能比武中获得了一些成绩,如盛全军获省CAXA比赛省二等奖;省中职创新创业比赛中,卢杰同学的《蚊香分离器》获省一等奖;财经学生点钞比赛包揽金华市区三个一等奖,陈丽霞老师获文化课优质课评比市一等奖;凌建辉、胡宏广老师分获车工、数控程序员项目金华市一等奖。

    四、育人为先,德育特色打造品牌

    做人到成人的转变是教书育人的核心价值所在,学校始终坚持“先学做人、再学技艺,有教无类、特色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的良好习惯,注重学生精神上的真正成人,构建师生的幸福家园。

    (一)让精细管理成为规范治校的准则

   “责任无小事、小事讲责任”,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使校园在精细化管理下得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