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婺城三校合力共建城乡教育共同体
把城区优质教育辐射到农村
本报讯(记者 吕薇薇 通讯员 陈小丹)3月1日是开学头一天,由金华市北苑小学、婺城区莘畈小学及婺城区长山小学组成的婺城“长三角”城乡教育共同体正式成立。今后,三校将以共同体为载体,通过发挥北苑小学的名校效应,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带动成员学校提高教育水平。
受种种因素影响,目前城乡学校在教育经费、办学条件、教师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城镇教育相对拥有优势,农村的教育则较为薄弱。为了让两者携手发展,自2000年开始,北苑小学与莘畈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互动、互助、互促,“城乡结对推动教学”的成效初显。
“农村教育条件目前虽然还比不上城镇学校,但已有了一定的改善。”莘畈小学校长夏胜华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在北苑小学的帮扶和带动下,两校共同开展了“读课文,迎新年”、中层干部培训、首席教师评比、“走进山村、亲近自然夏令营”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苑小学不但为我们学校送来了资金、图书、电脑,还经常派教师到我们学校指导,送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料,有效提高了我们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2009年下半年,两校结为紧密型教研共同体,在教学、科研等诸方面的互动更为频繁。今年初,应长山小学要求,三校研究决定成立婺城“长三角”教育共同体,进一步扩大城乡结对的范围,将城市的优质教育有效辐射到农村去。北苑小学校长施益新介绍,北苑小学、莘畈小学及长山小学分别位于城区、山区和平原,在地理上呈三角鼎力之势,故称之为“长三角”。三所学校各具特色,各有特长,组成教育共同体后,将整合各自的优势和资源,积极主动地参与共同体的发展建设,为各成员提供帮扶,实现环境共享、师资共享、硬件共享、人脉共享。
“促进教育均衡有多方面的因素,我认为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水平,而这也是学校发展的‘瓶颈’。教育共同体的成立,正是为教师水平的提升搭建了一个平台。”施益新表示,三校将以共同规划、共同探讨、共同帮扶、共同发展为总体目标,采取抱团学习、分校钻研、集体探索、共同提高的模式,使三校教师在沟通交流学习中互补短长。同时,将根据实际情况,打破一校活动的局限,详细制定共同活动的方案,使活动开展趋向常规化、制度化。
在参加教育共同体成立仪式后,长山小学的老师徐岚非常高兴,她说,教育共同体的成立,就像一阵“及时雨”,为学校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会珍惜每一次学习、研究、交流的机会,积极地投入到共同体的学习和研究中去,充分利用共同体为我们提供的资源优势,将每次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快乐!”徐岚老师的话说出了在座全体教师的心声。
(城事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