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朗读

双牌村——修通“致富路”
双牌村位于白龙桥西部,距离集镇约两三公里远,所辖双牌、双牌窑、杨家塔、后童垅、思村5个自然村分别位于白汤下公路两侧。村子以传统农耕为主,沿着白汤下公路两侧的田地主要种植苗木,里面则是水稻。
“白汤下公路北侧最靠近集镇的是双牌自然村,距离白汤下公路约1.5公里。从双牌自然村再向北走,翻过一座山就到了后童垅自然村。”随行的大学生村官向记者介绍。
“翻过一座山?”记者很好奇。
“是的,一座不小的山坡,还没有水泥路。所以说,村子的交通确实不太便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庄经济的发展。”
双牌村村支书陈文华说,村子很平凡,没有企业,也没有特别的传承技艺。十几年前,村里曾经办过两个窑厂,但是因为场地、技术等各种条件限制不幸夭折。现在的村民以农耕为主,但是人均耕地也不多,整个行政村共1188人,粮田和林地面积总共也只有1500多亩。所以,双牌村的经济并不好,去年人均收入还不到5000元,村集体收入每年也只有5000元左右。
但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穷村庄,在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下,也透出了发展新气象。从2007年至今,该村已经投入300多万元整理了土地,改造了电网,接通了沙畈水,联网公路的建设也已接近尾声。
“按照规划,我们整个行政村要修建4条联网公路,如今,3条公路已经完工,最后一条道路是连接杨家塔村和白汤下公路的,现在也快完工了。”陈文华说。
10月9日,记者在杨家塔至白汤下公路建设现场看到,路面浇注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之中,一公里多的工程只剩100米左右没有完成。据建筑方介绍,只要电缆顺利改线,工程数日内即可完工。
据介绍,双牌村4条联网公路总造价将近90万元,其中三分之二是区交通局拨款。
“其他的建设资金是怎么来的?”记者问。
“社会赞助和村民集资。”村里人说。
“双牌村并不富裕,集资能集得起来吗?”
“能啊!造路是为村子发展奠定基础,我们都应该支持的。村里的改水工程都集资了16万元钱呢。”村民方林说。
在杨家塔自然村,记者碰到了包平生,他为造路工程捐了1000元钱。包平生说,年初在党员大会上得知村里要造路,他就毫不犹豫地捐了款。“钱虽然不多,但这是我对村子的一份心,同时也表明了我们渴望发展的心情。村里之所以引不进项目,就是因为基础设施不齐备。有了基础设施,致富才有希望。”
临走时,记者对陈文华说:“对于村庄的建设,村民们都挺热情的啊。”
“是啊,正是因为基础不好,我们更要迎头赶上。”陈文华说,“要跑步跟上全镇新农村建设。”
据介绍,今年双牌村还成立了粮食合作社,为全村的粮农们提供了技术和资金交流平台。曾经的穷村庄,如今正呈现出一派建设发展的新气象。
(见习记者 周玉南)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