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朗读

婺城绽放文明花


——婺城区文明创建纪实

 

 

 

 

 

 

 

□ 英  昌  月映红 孙武斌  陈  婷 文/摄

 

    潺潺流淌的婺江,穿越历史的沧桑,孕育着一方肥沃的土地。一座充满青春活力的现代化新兴城市矗立在婺江之滨,北山脚下,它就是浙中明珠——金华市婺城区。

    婺城区面积1388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是金华市的核心城区,也是浙中商业、金融、文化中心。婺城从东汉设县,到婺城建区,屹立了1800多年。拥有张志和、叶衡、王淮、吕祖谦、何炳松、黄宾虹、邵飘萍等历史文化名人;双龙洞、黄大仙祖宫、铁店古窑址、天宁寺、侍王府、八咏楼、法隆寺经幢等名胜古迹。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千年的薪火相传,成就了江南邹鲁的美名。

    婺城区在新的千年迎来发展的契机。2008年,全区实现区属生产总值92.1亿元,财政总收入13.7亿元,拥有婺城新城区、金西开发区、双龙风景区、仙源湖旅游度假区四个重要的发展平台,形成了汽车制造及汽摩配、五金工量具、医药化工三大主导产业。

    执政为民,创建为民。肩负60万婺城人民的热切期望,婺城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地把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近年来,金华市荣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等荣誉称号。作为金华市的核心城区,婺城区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城区”、“省级教育强区”、“省级平安城区”的殊荣。全区有国家级文明村镇2家,省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29家,市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153家,区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380家。

    文明之花开遍了这座美丽和谐的八婺古都。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婺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涌现了一幕幕奋勇争先、百舸争流的感人场面!婺城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同频共振,与改善民生的步伐齐头并进,与促进和谐的目标合拍相应,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社会和谐是我们的责任,人民幸福是我们的目标。婺城,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里,正收获文明城市创建的硕果,开创婺城人民的幸福未来。

 

    构筑宜居家园

 

    一条条街道宽敞整洁,一片片绿地沁人心脾,一排排树木清秀挺拔,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走进婺城,如同走进一幅瑰丽的山水画卷。婺城人在自己的城市里,悉心经营着自己的幸福,在这和谐恬静的环境中,怡然自得地工作生活。

    今年60岁的李玉球,一直住在城北街道红湖路社区,社区的变化让她深有感触:“我一直住在这里,原来这里屋子都很旧,道路也很狭小。现在这里完全变了样,高楼大厦林立,大型超市购物方便,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群众息息相关。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婺城的决策者们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高度,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难的工作做起,脚踏实地把改善人居环境这件最大的实事办好,最大的好事办实。

    平安是基础。婺城区围绕平安创建目标,大力推进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构建了“四个体系一张网”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大事小事有人管”的生动局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2007年11月14日,全省平安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婺城召开,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婺城区的做法。今年上半年,在省公安厅组织的民意测验中,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5%,群众安全感达93%。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2008年,婺城区投入3300多万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辖区范围内的58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修补路面10000多平方米,补种绿化14000平方米,修整绿化25200平方米,新建、改造垃圾房120余座,添置垃圾箱(桶)680只,明沟暗化6千多米,埋设排污管道3千多米。

    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挥街道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和便民服务点三级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居家养老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社区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激发社区和广大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婺城区开展了以文明社区为龙头的平安社区、绿色社区、无毒社区、科普社区、学习型社区、卫生达标社区、卫生示范社区、文化示范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以及“绿色家庭”、学习型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截至去年底,全区有省、市、区级文明社区34个,各级“五好文明家庭”46727户。婺城区还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整治、改善饮用水条件、优化交通环境,完成了359个村的村庄整治。开展“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累计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400多万元,5万多名群众受益。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煦的春风,催开百姓心头文明花朵。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脉动,在这方水土中生生不息。

 

    铸造城市灵魂

 

    物质文明集聚一座城市的“形”,精神文明则铸造一座城市的“神”,婺城人借着创建文明城区的东风,精心地铸造着这座城市的灵魂。“文化育文明”、“文化育和谐”,加强文化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区的点睛之笔。

    现年78岁的任柏窈是城中街道明月楼社区的文艺骨干,每天早上她都会和同伴们跳上一曲。任柏窈说:“现在不但物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了,日子是越过越充实,越过越开心了。”

    加强文化建设,实现了文化的公益性、惠民性、服务性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婺城区的各街道社区都配备了文化辅导员,专门培育文艺人才。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舞狮表演、邻居节等文化活动争奇斗妍。婺城区还以优秀文化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调动社区的热情,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投入文化专项资金,开展了“百场演出送农村”、“百场电影送农村”“双百共建”等活动。组建了“三农”艺术团和12个乡镇农民文化引导团。全区有214个市、区级文化示范村,登记在册的农村文体队伍有898支。竹马乡金店村还建有全省首家“农民文化展馆”,2000多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开辟了民俗文化室、农民书画室、农耕文化室、创业文化室、廉政文化室、石雕艺术室、民族器乐室、农民放映室等专业展室,村里23支农民文艺队伍和一批农民书画家,“种”起了红红火火的农民文化活动。

    2009年1月18日,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颁奖。婺城区城北街道五星社区居民周樟金荣获了“孝敬老人奖”。“民间设奖、群众评奖、奖励百姓”,婺城区已举办了两届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设奖评奖活动,动员民间力量来关心、参与、支持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大讲堂”弘扬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市民素质,从开讲之日起就赢得满堂喝彩。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实践竞赛活动和“春泥计划”的试点工作。各社区还依托宣传窗、黑板报、墙体文化、户外电子显示屏,深入实施群众文明素质工程。

    在全民道德建设中,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人物与故事。2007年11月30日,驻金华某部副连职机要参谋孟祥斌为救一名地方女青年,从十米高桥纵身跃下,女子得救他却壮烈牺牲。从那一刻起,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了一座城市,也感动了整个中国。孟祥斌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2009年5月,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签署命令,追授孟祥斌“舍己救人模范军官”荣誉称号。

    身在婺城,每天都能发现城市在变化,从点到面,从物到人。身在婺城,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强劲的脉搏,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和谐之美。

 

    营造优质环境

 

    在婺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是区委、区政府牢牢抓在手上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没有良好的政务环境,婺城的文明创建工作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优质的政务环境,培育出婺城这朵绚丽多彩的文明之花。

    干部素质不提高,创建文明城区就是空中楼阁。今年以来,婺城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崛起争先、繁荣发展”大讨论,全面推进“千名干部进企业,千方百计解难题”活动,全区机关干部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