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上接第1版
“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创建是推动城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抓手。”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区39个纯社区有34个被命名各级文明社区,其中省级文明社区10个,市级文明社区16个,区级文明社区8个。城东街道通园社区是省级文明社区,也是全区唯一一家省级再就业示范社区。“我们社区通过共建单位帮忙找、就业人员帮忙带,不但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解决了,而且还促进了邻里和谐。”该社区居委会主任姜伟勇说。积极开展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截至去年底,全区各级“五好文明家庭”达46727户,涌现出一批国字号社区和平安家庭:城东街道通园社区荣获“国家五星级民主法制社区”、城中街道后街社区荣获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优秀示范区、城西街道凤翔社区荣获“全省十大和谐社区”等荣誉。
共建共享的社区建设机制,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掀起新高潮。从2007年开始,一些社区居民和单位主动发起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设奖评奖活动,形成了“草根奖草根”的“民间设奖、群众评奖、奖励百姓”运作模式。“这些人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但他们从点滴小事做起,温暖人间,感动社会,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出资设立精神文明“草根奖”的山山烘培负责人王平说。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设奖评奖活动的开展,对宣传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有效优化
婺城区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开展了系列宣传主题教育活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利用建党、建国、建军等重要纪念日、节庆日,举办了“婺城区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摄影展”、“庆祝建国60周年街道社区红歌大合唱比赛”、“婺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回展”、“婺城‘三农艺术团’文艺汇演”等,丰富了广大市民精神文明需求。今年国庆期间,婺城各地举办了各类文艺、座谈、演讲报告等活动60余场,直接参与群众超过5万人次。
“创卫”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近年来,我区在市里的支持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城市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网管建设,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绿化覆盖率等指标都达到了标准。仅去年开展“创卫”以来,我区就投入3300多万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辖区范围内的58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修补路面10000多平方米,补种绿化14000平方米,修整绿化25200平方米,埋设排污管道3000多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08年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61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按照洁化、绿化、文化、美化的要求,把城区环境建设和管理作为创建文明城区的基础环节来抓,同时坚持管建并举、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了城区环境。
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实施“领雁工程”、“跨世纪名师工程”建设活动,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有12名特级教师、92名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更趋完善,1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32个村级社区卫生站完成标准化建设,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1.7%,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展示婺城精神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我们发现:全面建设文明、和谐、繁荣、发展的新婺城的观念已深深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并成为自学实践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