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朗读

做好当前政策处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白龙桥镇党委书记   陈旭日

 

    一个项目从引进到落地到投产,需要完成征地、拆迁安置、 “三通一平”、基建等工作,政策处理工作是贯彻始终的。成功的政策处理在政府、投资商、职能部门和被征地群众之间起着润滑作用,如何利用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巧妙的方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隐患,成为促成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保障经济建设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

    当前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由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也呈现多发态势,日益突显出政策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大量的工作实践,亟待我们去研究总结,以便正确把握当前政策处理的难点和对策,加快破解征迁难题,保障项目顺利建设,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当前政策处理中存在的几大难点问题

    在当前政策处理实践中,因工作方式方法不当,或群众诉求不合理或未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而导致政策处理无法深入,政府与群众关系紧张,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比较突出,使工程项目无法及时开工建设,延误整个开发建设进程。

    (一)被征地群众对征地补偿标准的期待值与现行政策规定的补偿标准有较大差距。在政府主导定价的征地制度安排下,农民普遍反映征地价格偏低,2008年以前白龙桥镇征地补偿片区综合价为2.1万/亩(现在调整到3.1万/亩),一般的村庄人均耕地面积1.4亩左右,按2008年以前征地价剔除村提留10%部分,被征地群众每人仅补偿到2.9万元,一些土地较少的村民,每人拿到的补偿款不足2万元。而目前近郊农村土地种植效益普遍较高,农民一般以种植经济作物居多,以我镇为例,仅一般蔬菜的种植年平均收益就可达6000元/亩,相形之下,征地补偿与农民实际种植效益差距较大,农民感觉征地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二)发放到村的征地款分配难问题。由于征地款的分配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在讨论决定分配方案的过程中,村民群体迅速结成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各方往往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有的甚至谩骂、打架,村民人际关系紧张,群众对村、镇干部不满。以白龙桥镇为例,有的村由于分配方案未通过,几年前的征地款到现在都无法分配到户。还有一些少数派如农嫁女、在外就读的大学生等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这部分农户往往对征地工作持抵触情绪。

    (三)历史遗留问题未解决影响二次征地工作。一些村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条件,给再次征用土地时带来很大的难度。如农田灌溉渠系受损、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等问题,其中以失地农民保险问题尤为突出。有的村在前几年征地时,有部分村民小组人均耕地不到0.2亩,劳动保障部门按政策规定为该村部分村民全部办理了失地保险。现土地二次征用,村民要求把这几年新增人口一并列入失地农民保险范围内,但政策规定失地保险截止到上一次征用土地时的人口,部分村民遂抵制征地。还有一些村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未及时办理。如2007年我镇怡村征用土地后,该村三个村民小组的304名失地农民,可以享受失地保险的政策,但养老保险资金却迟迟无处落实,村民阻挠企业进场,导致被征用的土地不能顺利交付使用。

    (四)政策的不稳定给征地带来难度。2003年,为便于征地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也给各村留有发展空间,经区委、区政府同意,新城区建设指挥部下发了《关于白龙桥镇范围内土地征用有关政策的意见》(金婺新管〔2003〕2号)提出“各村留地原则同意按规划实际征用土地面积的3%留取”。在对群众的宣传中,《意见》中的“留地”是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的,此措施的出台一度得到了各村的普遍认可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征地工作。但近两年来,上级政府部门对3%留地又有了新的解释,称市里已取消3%的留地政策,改为给各村留人均100平方米的村庄规划建设用地。原有政策被取消,致使村集体经济没有发展空间,今后的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村基础设施如水、电、路、排污、环境卫生、绿化等的保养维护均无资金来源,群众对此反响强烈,村干部也有思想情绪,现有的土地征用很难展开。

    政策处理难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成因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民传统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根深蒂固。有的村民思想保守,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村民,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松手,不适应转产转业后的新生活。二是宣传工作不到位。有的干部一方面是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工作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沉下去做群众工作,另一方面是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工作方式简单,与群众沟通不理想,一遇阻力就灰心丧气。三是程序操作不当。有的村为了工作容易推进,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没有充分征求和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引起群众不满和不信任。四是保障措施不到位。群众的后顾之忧没有彻底解决,村民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增加了征地的难度。在失地农民向非农就业转移过程中,除少数人能利用城区发展带来的商机经商办企业外,大多数失地农民因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缺失,在务农以外的其他工作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找到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40岁以上的劳动力尤为突出,虽然他们过去是农业生产的好手,但现在田地没有了,年龄又偏大,转岗就更难。许多农户在全部或大部分失地后,希望从事非农经营,然而由于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技能和经验,而成为新的失业人员。

    我镇近年来政策处理成功案例分析

    在现行征地制度安排下,基层政府政策处理难度很大,但从实践来看,也不乏成功的政策处理案例,笔者试从中撷取较有代表性的两个案例进行逐一分析,并总结出一些经验,或可为今后的政策处理工作提供参考。

    案例一:临江村迁坟工作的政策处理

    工作内容:2006年,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新城区建设指挥部要求白龙桥镇动员临江村村民对位于工业园区内的2698坑坟墓予以搬迁。

    存在问题:临江村是白龙桥镇第一大村,位于临江工业园区内,镇主要河流白沙溪绕村而过,全村有23个村民小组918户2000多人,2003年以来已征用土地4500余亩。当时该村情况复杂,矛盾问题多,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任务特别艰巨。鉴于当时开发建设的总体情况,指挥部要求在4月15日(即清明节)前完成搬迁任务,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50天左右。二是矛盾问题错综复杂。村民对迁祖坟反响强烈,思想上持抵触情绪,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要求解决。三是村干部畏难情绪大。由于工作难度大,村干部思想压力大,出现了畏难情绪,工作上不肯积极主动配合。四是反面宣传多,正面教育难。当时村里少数人为了达到个人私利进行反面宣传,加剧了群众的抵触情绪,致使我们的正面教育一时无法深入。五是人事变动频繁,工作出现断档。当年3月底镇干部人事调整,换了管理处书记。

    方法步骤:面对重重困难,镇党委政府从3月初接到任务开始,经过充分的调查摸底,深入掌握情况,以排除万难的决心和勇气,提出了“奋战50天,攻下迁坟难题”的目标,于4月15日已全面完成了2698坑坟墓搬迁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建立组织,加强督查。抽调镇机关和管理处工作能力特别强的11名干部组成迁坟工作组,并指派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镇人大主席金荣森现场督办指导。二是调查摸底,掌握情况。进村入户,全面了解群众的诉求,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因为村民所提问题复杂混乱,镇委要求村里写出书面报告,罗列出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这一要求,村两委向镇里以书面形式提出要求解决的六个方面问题:①对河道中的38亩土地进行征用;②对征用的通村道路予以补偿;③对本村修建的原河堰进行补偿;④对砂石厂合同未到期的损失予以补偿;⑤清理本村多年来土地征用补偿账目;⑥要求承揽土石方等简易工程。经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第四、五两项是合理诉求,并立即着手解决:对砂石厂经过估价,给予20万元损失补偿;对征地补偿未清理问题,由镇政府负责牵头协调指挥部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全面清理,结果是确定尚欠村征地补偿款230余万元,此项补偿经费承诺在半个月内付清,并做到及时兑现,取信于民。对于一些不合理诉求,如河道内土地征用问题,我们认为河道本身属国有资源,不存在土地征用问题;对通村道路及河堰补偿问题等,作为开发建设的重点基础设施,新城区已予重新建设完善,不存在补偿问题;对承揽工程问题,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公开招投标。对这些不合理的要求,明确答复无法解决,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做到立场鲜明,态度坚决,绝不拖泥带水。三是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形成强大舆论攻势。在迁坟期间,集中力量展开宣传攻势,与此同时,动员与临江村有密切关系的党员干部、教师、离退休职工等到村做思想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宣传,我们的正面引导逐渐占了上风,村民的对立情绪逐步缓和,思想态度明显转化。四是采取措施震慑不法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在迁坟工作中,有少数人大做反面工作,利用张贴反对迁坟的小字报、小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反宣传,个别人甚至采取威胁手段阻止村民迁坟。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对种种不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净化了社会风气,顺畅了工作环境。

    案例二:莱恩·科利亚项目的政策处理。

    工作内容:全称为莱恩·科利亚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项目,是2009年新城区七大工业项目之一,属近年来新城区引进的优质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187亩,选址在临江工业园区内王路荡村以南区块,要求做好政策处理工作,6月底前全区将举行盛大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