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朗读

东周:新农村建设注重文化内涵
东周村位于婺城区白龙桥镇西南方向,现有居民241户,总人口710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065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是婺城区传统的产粮大村。去年,该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412元,村集体收入为1万元左右。村子虽然不富裕,但是民风纯朴,社会治安良好。今年来,东周村以文化创建引领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使该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处处体现“文化”元素。
硬件设施的改善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东周村将原先闲置的会堂改造成了300余平方米的活动场所,设立了影像、乒乓球等活动室。为了让村民有一个更开阔的活动场所,东周村还结合村庄整治,在村中心修建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为村里妇女跳健身操、演出排练等户外活动提供了场所,并新建了一个灯光球场,安装健身路径,供村民健身、休闲。目前,东周村新建成的户外活动场所总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左右。
在场地建设日渐完善的同时,村里出资购入了一批乐器、音响设备,在村中组织起了舞蹈队、老年人健身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定期开展活动和演出排练,并配备了专业人员进行辅导。村里的室内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以及宣传窗都有专人进行管理,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每次村两委研究相应工作时都有会议记录,每次开展活动都有活动方案和活动记录,村民文化活动逐步走向常规化、规范化、有序化。
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不高,东周村村民对文化的需求十分强烈,学文化、学科技的风气非常浓厚。为此,该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从村民的文化需求出发,从本村实际出发,制定了“大文化”建设格局,充分整合资源,在村办公楼设立了图书室、宣教室,购入了大量书籍,并订阅了报刊、杂志等,供村民免费借阅;利用党员活动室的电脑、电视机、投影仪等文化设备,经常以村民远程教育课程、党员活动日等形式向村民传播科技、文化、法制、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知识,让村民从中了解到更为多样化的信息和知识。
东周村在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农民为农村文化的主体,注重发挥农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实践中,以农民身边的典型激励教育农民,不断激发农民投身文化建设的源动力;通过整合和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形式和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不断提高本地农民骨干的文艺水平,使东周村的文化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创建活动,东周村先后被评为市、区两级文明村,有力地促进了该村的乡风文明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了一个极富当地特色的“文化新农村”。(见习记者 周玉南 通讯员 郑珍珍)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