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朗读

洋埠镇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
□ 刘根泉
所谓土地流转,完整的理解应该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制度。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资源可以得到更合理的利用,通过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流转市场有利于提高流转的价格,有利于增加转出经营权的农民的收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消费条件,就可以进一步拉动内需,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背景
农业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农村土地制度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创新:第一次是1950年以后的土地改革,其主要贡献是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为公有。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规定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土地承包经营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广大农民的心愿,使我国的农业摆脱了长期停滞、农产品长期严重短缺的困难局面。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资源被大量用于非农产业建设,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土地征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受损,严重地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的安定。由于传统土地制度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永久转移以及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土地问题的妥善解决,而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合理的流转必将给中国农民带来巨大的变化。《农村土地承包法》正是的在上述这种历史背景条件下出台的。该法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法》从法律层面体现了对于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该法对于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阶段通常所说的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地使用权和土地的经营权。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就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现阶段洋埠镇农村土地流转状况
洋埠镇地处金华西部,与龙游、兰溪交界,现有人口1.47万,农户0.49万户,辖24个行政村。种植作物主要有甘蔗、水稻、棉花、辣椒、蔬菜、水果等。具体分布比较明确,46省道以南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省道以北主要种植蔬菜水果及经济作物。
今年3月止,全镇共有种粮大户63户(种植面积10亩以上),面积4485亩。目前土地流转的现状:流转涉及14个村的312个农户,流转面积4485亩,流转户数占总户数的6.4%,流转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4.5%,签订合同、协议共67份,其中口头协议45份,书面协议22份,平均年租金300元/亩左右,在签订的协议中,5年以上的协议面积有3626亩,占全部流转面积的81%。
全镇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围绕蔬菜、水果、水稻等重点农业产业开展。发展专业合作社5个,流转中用于发展蔬菜产业的占10%,发展粮食的占75%,发展水果产业的占15%。
洋埠镇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土地流转有待规范化。从目前流转情况看,口头协议多,农户与农户之间土地流转自行协商、口头承诺。据调查,在洋埠镇总流转的67份协议中,口头协议就有45份。
2、农户间土地流转期限短,随意性强。今年给你种,明年我自己想种了就收回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调查,这种短期流转的现象在我镇的24个村中村村都有,大部分农户间也都存在,因统计难度大,此次未列入流转统计范围。
3、土地私有化思想严重存在。很多农民都认为承包地属私人所有,流转于否是我私人行为,还有部分的农民情愿将土地抛荒或送亲戚朋友无偿种植,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根源就在于害怕,害怕什么?从走访7个种粮大村的20户村民的情况反映来看,农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是怕土地以后逐步会私有化,现在流转出去了,以后拿不回来怎么办?这种思想在村民当中越来越根深蒂固。
4、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发挥土地流转的有效载体,我镇现在虽有5个专业合作社,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中还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其根源在于这些农村专业合作社还都刚成立,很多管理模式及发展思路也还在摸索中。
5、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总体水平较低,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完全空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严重滞后,极大地束缚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使农民长期依赖土地,从而限制了土地的流转。而土地流转受到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产业化的速度也相对缓慢,最终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业现代化进程也相对缓慢。
6、农村土地市场不完善。一是农村土地市场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致使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二是现阶段还没有专门从事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致使农村土地流转因缺乏土地市场信息以及无完善的市场操作而无序进行,因而导致流转成本较高,流转效益较差。
洋埠镇土地流转的思考
1、加强农村土地政策的宣传。积极宣传市、区出台的关于土地流转的扶持政策,处理好二轮土地承包中的遗留问题,把握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的流转。
2、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由于农户自主互换或自主去承包土地难度很大,镇政府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中心配备专人管理,主要任务是主动做好土地流转的组织、协调、合同签订、纠纷调解工作以及政策的解释及土地流转的登记,造册。
3、成立土地流转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挑选出一个村进行土地流转试点,流转模式经初步调查及召开了有关村会议后暂确定为:采取“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分配分式。
这种模式是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村里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合作社分项目进行生产经营,实行按土地保底和效益分红的方式。简单地讲,就是由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动员农户以承包地入股,合作社对入股的土地以项目的方式统一进行规模经营,社员可以参与其劳动,并由合作社给于劳动报酬。分配时,首先支付社员土地保底收益每亩400元,然后在合作社留足公积公益金、风险金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分红。
合作社项目资金来源(先期生产资料资金来源)初步设想以土地权证抵押给信用社,争取到农资贷款。
4、设想在46省道沿线有预征土地的下潘、章家、下肖等三村将预征土地收回村管理,再由村发包给大户规模种植 。
5、准备在本镇的五三、五四两村中挑选一个村进行“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方式进行试点。目前,两村都已召开了多次相应的会议,如试点成功,全镇将在有条件的村再重点推行。
6、建立必要的风险保障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承受着一定风险,特别是成片的农村土地流转,我们要考察受让方的经济实力和农业经营能力,在监督过程中,尽量让受让方提供相应的担保或交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障金,减小因受让方经营困难等原因而给农户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的利益。
7、结合市、区、开发区的扶持政策,开展农户自主的流转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农户承包土地向规模化方向流转。(作者系洋埠镇党委书记)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