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政府给奖励推动改造 群众热情高积极响应
2009回望系列报道(1)
婺城区要让近万农民早日圆上新居梦
本报讯(记者陈汝平 通讯员 徐宪忠)连日来,一些即将搬进新房的农民脸上露出了笑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今后碰到刮风下雨,再也不要找盆罐接漏,担心房屋塌下了”。婺城区委、区政府解难帮困、办实事,把钱花在刀刃上,实事办到了心坎上。
今年以来,婺城区委、区政府围绕“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整治空心村、搬迁高山村、保护特色村、做强中心村”的工作思路,今年区财政安排600万元用于改造农房,推出了以奖代补的政策,将27个村列为今年农房改造的试点村。同时制定了《加快农村住房改造的实施意见》,编制了住房改造规划。在不久之后,将有280户住房救助户,3095户住房改造建设户,近万名农民喜迁新居。
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婺城区委、区政府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将全区农房改造分成城镇改造型、中心村建设型、空心村根治型、搬迁安置型、保护修复型等五种类型。同时,细化以奖代补引导政策,推动农村住房改造工作。其中对连片拆除旧房,并利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安置建设的,分别给予每平方米40元、50元、60元、80元四个档次进行奖励;对原宅基地进行复垦,新增有效耕地按每亩4至5万元进行补助;宅基地复垦指标优先满足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需要。
婺城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不仅有一套好的引导政策,而且还有一整套关爱民生的好机制。 为了方便农民,该区规划、国土、城建部门简化农村住房改造和农民建房审批程序,实行“代理制”、“联合一站式”审批。城建局免费向全区千家万户农民提供10套设计精美,科学节能,又能体现农村山水特色、田园风光的建筑样本。农民在实施住房改造建设中,政府不仅免收设计费,而且免除一切行政事业性费用。
好政策的引导,好机制的推动,大大激发了农民投入住房改造的积极性。在试点蒋堂镇石坑村,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清早,农民们就在忙着扎钢筋、砌墙、浇地梁,新房建造场面如火如荼。首位签订拆房协议的拆迁户汪文龙对记者说:“原先住在老房子内,冬天漏风,夏天漏雨,让我一家吃尽了苦头,如今,建新房搬新家,窗明几净的居住环境,让我越想越高兴。”对个别恋旧的农户,镇村干部组成小分队,发扬“白天加黑夜”的工作精神,上门做工作,让他们在感动之中转变观念。村支书汪根福对记者说:“老村庄弄堂狭小,拖拉机驶不进村,装运粮食靠肩挑背扛,发生火灾消防车进不了村,灭火爱莫能助。”在事实面前,让恋旧户们,懂得了农村住房改造的紧迫性。住房改造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而且还可增加有效耕地。该村村主任汪志军对记者说:“住房改造使旧村人口向新村聚集,对旧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可新增有效耕地20亩。”
为何婺城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呢,他们遵循了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符合了农村实际,表达了农民对改善住房环境的原望。拆建户们纷纷说,改善居住环境,几代人都梦寐以求的事,却没有如愿,如今,在党和政府的悉心关心下我们实现了。 祖祖辈辈都住在泥房里的汪申生感激地对记者说:“自家建新房,政府还给奖励,这样好事我连做梦都不敢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