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保持婺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立足当前保增长 着眼长远促转型 抓好管理强队伍
□ 郑松有
2010年,是婺城区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冲刺的一年。经贸局要按照“调结构、抓统筹、重民生、强党建”的主线,继续深化“经济转型建设年”和“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立足当前保增长
推进明年工业经济发展,必须更加重视结构的调整,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必须兼顾当期和长远,坚持标本兼治,在着力解决当期影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更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拓展市场保增长。在稳外需方面,一是对出口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展览活动给予适当支持,使企业多拿订单;二是抓住目前国际市场有所企稳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三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抓住国外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时机,通过兼并国外厂商、直接办厂、设立境外营销网点等形式开拓国际市场。在扩内需方面,一是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二是加快医疗、教育等制度改革,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努力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强政策创新,开发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
2、帮扶企业保增长。一是分企业类型逐个落实帮扶措施,对个性化问题,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进行解决;对普遍性问题,及时制定政策性措施。二是继续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尤其要大力宣传企业家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先进事例及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事例,进一步树立企业家信心。
3、强化要素保增长。切实加强资金、用地、人才要素等的协调。资金方面,要抓住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工业信贷规模,努力维护企业资金链正常周转;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引进外地投资公司融资新产品,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积极推进一批企业上市的培育与指导工作,确保万里扬于2010年上市,通过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做大一批优势企业。用地方面,要加快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和土地指标争取;编制好年度供地计划,确保工业招商引资项目供地。人才方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加快领军型人才引进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努力提供人才保障。
4、加大投资保增长。一是重点抓好省“双千工程”和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引导企业提高投资质量,推动科技、品牌建设与工业投资的有机结合。鼓励企业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支持企业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提升产业分工地位。二是深化产业发展战略。结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以及省里的12项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强调研,提出我区特色行业发展的相关配套实施意见。三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尤其要注重低碳经济,努力促进以上产业的发展;运用环保和市场倒逼机制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使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四是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品牌优势,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整合众多无牌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
着眼长远促转型
1、双业并举促转型。一是发展先进制造业。抓住中央、省新一轮产业发展振兴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的契机,细化落实产业导向目录、产业升级措施,抓住当前投资成本显著降低的机会,鼓励企业进口新设备,加快技术装备的更新步伐。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摩配和装备制造业;对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要加快技术改造力度;转移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二是鼓励企业转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全省发展服务业的良好契机和扶持重点,抓紧落实省市关于服务业分离发展的意见和规划,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二、三产分离,把研发、设计、营销、物流等环节分离出来,建立专业化服务企业和营销网络,对主辅分离新设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2、科技创新促转型。一是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改和传统特色产业技改项目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快一批创新平台的建设。完善配套政策,重点推进浙中信息产业园等重大科技孵化项目的建设。三是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交流,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亿元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全覆盖。
3、突出引资促转型。一是扩大引资规模。拓展项目信息来源,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努力扭转利用外资持续下滑的态势;组织开展好各项招商活动;在继续做好以外引外的同时,切实做好国资、民资的引进工作。二是突出产业链招商和主题招商。继续围绕央企、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有助于我市产业集群升级的大项目和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上下游配套企业的产业招商,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垂直分工产业体系;大力引进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技术、人才、品牌等,提高产品附加值。
4、平台优化促转型。一是拓展产业发展平台。拓展各产业园区平台,缓解要素制约,加大开发力度,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产业配套。切实发挥两大园区增长极、示范区的作用,引进创新元素,打通“产、学、研、资”对接平台,促进资源集约化和产业集群化。二是改善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优化投资创业和居住环境。完善乡镇规划,加快交通、水利、文教、卫生、信息化等建设,提高乡镇品位,加快乡镇人口、产业、资源集聚和能级提升。
抓好管理强队伍
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区工业队伍薄弱的现实,并痛下决心予以解决。一是要解决我区目前基层工业分管领导兼职过多以及以工业为附带(兼职)分工的问题。两大园区以及“六大乡镇功能区”的相关乡镇必须能够尽量配齐专职的乡镇分管领导,如果确需兼职,也不要兼与经济无关的工作,更不允许把工业作为兼职的分工。二是要配备好重点乡镇的专职工业管理力量。两大园区以及“六大乡镇功能区”的相关乡镇必须配备专职的企办(工办)主任;除个别工业规模较小的乡镇外,都必须配齐专职的工业统计人员。三是要造就一批专业化的工业干部队伍。对发改、经贸等专业经济部门,除应充实一定的力量之外,还应给他们一定的机会与时间进行学习,以提高我区对工业经济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及市场驾驭能力;对基层乡镇工业管理干部以及统计人员,可以通过去两大园区以及经济部门短期挂职学习,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适应当前经济工作的需要。
(“一把手”谈明年工作思路)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