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一个人的纪念
长篇报告文学《孟祥斌:一个人感动一座城》节选
■ 李 英


2007年12月1日晚,千余名金华市民自发来到婺江边,手捧蜡烛为英雄守灵。时宽兵 摄

从2007年12月1日傍晚开始,这些穿着红色马甲的Q友们,一直坚守在城南桥上。图为Q友志愿者在城南桥周围募集善款,市民们踊跃捐款。
葛跃进 摄

2007年12月4日,孟祥斌的妻子叶庆华、女儿孟诗妍痛别亲人。 葛跃进 摄

2007年12月6日傍晚火车到达山东齐河县,战友捧着英雄的骨灰盒走下列车——祥斌,你回家了。 吴潮宏 摄

2007年12月4日,“江河大地存忠骨,哀泪悲思悼英雄。”悼念会现场人山人海,3万金华市民手举金黄色的菊花,满怀崇敬送别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 吴潮宏 摄
2007年12月4日凌晨2点,金华市殡仪馆一个灯火通明的大厅里传来一个男人嘶哑的歌声: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这歌声沉重得像折断翅膀的鸟儿,在深夜的寒风中扑打着。夜太深了,殡仪馆外,草木都隐藏了生机,只留下一些冰冷的黑影。在这漫长的寒夜里,歌声唱给谁听?
值班的老王被歌声惊醒了。这里是殡仪馆,是最伤心的地方,哭声司空见惯,早已无法吵醒老王了。但是,今天是歌声,而且是悲凉的歌声,听得像把一块冰放进怀里,难受!老王想,他们生前交情一定非常好,才会在凌晨唱这样的歌。突然,歌声嘎然而止,像一棵树被锯断后,埋进土里。夜恢复了宁静,老王又晕晕沉沉地睡去了。
在灯火通明的大厅里,堆满了花圈和金色的菊花,它们用明亮的色彩,给冰冷的大厅增加一点温暖。在大厅中间,在金色的菊华的包围中,是一个水晶棺,里面躺着一个年轻的军人,他就是跳江救人,光荣牺牲的驻金某部中尉孟祥斌,他一身戎装,双目紧闭,一脸平静,如同酣睡。
歌声嘎然而止,接着是嚎啕大哭,然后是“咚”地一声,一个跪在水晶棺前的中年人突然一头栽倒在地,头重重地撞在水磨石地面上,两个坐在旁边的年轻人慌忙站起身,冲过来,把中年人扶起来,平放在地上。
“陈大叔,陈大叔,你怎么了?”
年轻人不断地摇晃着中年人,好一会儿,中年人才缓过来,长长地呼了一口气,醒过来了。年轻人借着灯光,看见中年人瘦弱的脸上,泪水纵横。
“陈大叔,你要保重呀!身体不舒服,你就靠着墙休息一会儿!”年轻人很心痛。
“不行,我要好好守着英雄,我不能让英雄感到孤独!”中年人说着,爬了起来,依旧跪在水晶棺前。
是的,不能让英雄感到孤独!
中年人抬起头,泪光中,墙壁上英雄的遗像仿佛正对他微笑,这微笑中包含着欣慰,也包含着宽容。
这个中年男人叫陈斌,今年48岁,是金华市新世纪物业公司的一名普通的物业保安。他2007年8月刚从黑龙江回来。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依然是孤身一人,无亲无故。这个前半生经历非常坎坷的男人,现在只想过一种平静的生活。他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按时上班下班,住在一个楼梯间里,日子过得清苦,却也自得其乐。
2007年11月30日,对于陈斌来讲,这是他的第二个生日,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段永生难忘的旅程。
中午12点30几分,一辆摩托车停下来,一个小伙子从车上下来,走进路边的小卖店,他敲着柜台的玻璃,喊着“老板,来包大红鹰。”老板正在一边打牌,听到叫声赶忙把牌一放,做生意去了。
“城南桥上有个女人自杀,被一个人救上来了,救人的那个人还没捞上来。”小伙子一边往外掏钱包,一边讲着刚才从城南桥边经过时听说的事情。
“自杀就找个没人的地方,不要到桥上去,害了别人呀!”老板一边找零钱给小伙子,一边应答着。
小伙子骑摩托车走了。
陈斌当时正好在小卖店里,无意中听到了小伙子的话。陈斌今天下午休息,吃过饭后,在自己两平方米的楼梯间里躺了一会儿,觉得有点闷,便走到隔壁小卖店里看打牌,消磨时间。
听完小伙子的话,他骑上自行车,就往城南桥上赶。刚才小伙子的一句话,让陈斌心里一动。他这48年来经历过的事很多,但从未亲眼看到真正的舍己救人的英雄。书上看到的英雄很多,董存瑞炸碉堡是英雄,但自己没有跟他并肩战斗过;邱少云是英雄,但自己没有到过朝鲜战场;雷锋是英雄,但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可是,这一次,真的有一个人在自己每天都要经过的婺江上舍命救人。陈斌一路上胡思乱想。
“嘎”地一声,一辆部队里的军车停在他前面,里面探出一个军人,焦急地问他:“师傅,那个落水的人在哪里?”
“落水的人,不知道!”陈斌一时没反应过来。
旁边一个骑三轮车的人停下来,指着城南桥的方向说:“就在前面,城南桥下面。”
“谢谢!”军车箭一般向城南桥的方向冲去。
当陈斌来到城南桥上时,下午1点还没到,有几百人聚集在城南桥上和靠樱花公园一侧的江堤上,其中有不少警察和军人,他们都在凝视着婺江江面。几条木船正在江面打捞。从人们的谈论中,陈斌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他特意从桥上探出头,往江面上看,太高了,他觉得一阵轻微的晕眩。估计有十多米,这位军人能够从这里跳下去,这份勇气让陈斌在心里挑起大拇指!
快到下午2点,小船把一个人捞上来了,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人们陆续离开城南桥,陈斌也骑着他的自行车回到家里。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没有心情再看打牌了,他躲在楼梯间里,想着白天的事情。经历了许多坎坷后,他发现自己的心变冷了。
他问自己,如果是他遇到这种情况,他会不会跳?他知道自己不会,就是有人拿出100万元给他,他也不会跳下去救人。他不禁叹了一口气,跟救人的英雄相比,自己真是差得太远了!
晚上,陈斌早早地躺下了,但是却一直都睡不安定,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他想起来,自己当时应该跟去医院,看看跳江救人的英雄怎么样!他开始恨自己,恨自己的冷漠。他想,那个救人的英雄沉入水中的瞬间,一定感到非常孤独。
想着想着,他感到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了下来。他已经很多年没有流过眼泪了。当年父母去世时,他没有流泪;当年妻离子散时,他也没有流泪,然而现在,为了一个陌生的军人流泪了。
他任凭泪水流淌,流泪让他感到轻松,让他能够真切地触摸到自己的心,一颗在摔打中伤痕累累的心。他打定主意,明天,一定要去看看那位英雄,一定要为他做点什么!他流着泪水睡去了,安稳得像个孩子,他惊惶的梦境第一次变得明亮,安宁。
第二天早晨,他骑自行车去上班,途经城南桥,这时,他发现城南桥的栏杆边摆上一个个花圈。他心里一沉,那位英雄没有救回来!本来打算今天中午买点水果去看看那位英雄,对他说声谢谢。可是,现在他连说声谢谢的机会都没有了!
他想自己也应该送上一个花圈,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他骑自行车到解放西路的“佳佳”工艺美术店买了一个花圈。卖花圈的人问他挽联怎么写,他记得其中一个花圈上的挽联是这样写的“沉重悼念见义勇为者——解放军”,署名是“金华一市民”,所以叫卖花圈的人这样写上。
他扛着花圈,艰难地骑着自行车,往城南桥走。一路上他小心翼翼,生怕把花圈弄坏了。上了城南桥,他才停下来。真累呀,英雄救人的时候,肯定比自己这样还累,要把一个人救起来,多么艰难!他恭恭敬敬地把花圈摆到栏杆边,摆得端端正正。他一数,自己送的花圈是第十八个。
桥上来献花圈和鲜花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有目击者含着泪,讲述当时的情形。有人带来了刊登相关报道的报纸,陈斌借来仔细读了一遍。读到“他抓住了那个女落水者,托着她往岸边游,可没多久,他大叫了一声‘我吃不消了’”时,陈斌紧紧地握着拳头,在桥栏杆上狠狠地砸下去。他不觉得手痛,只觉得心痛,可以想象出那时的一幕。
| 要闻 | 向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学习 |
| 缅怀英雄 | “怀着一颗坚强的心好好地走下去” |
| 奏响“民心工程”大合唱 | 以军人的名义 用生命的代价 |
|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 |
| 行进在英雄行列 铭刻在人民心中 | |
| 婺城区农家乐产业寻求长效发展 | |
| 给百名“春蕾”送健康 | |
| 图片 |
| 向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学习 | 向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学习 |
| 行进在英雄的行列中 | 一个人的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