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吴旭涌:发展特色教育,让学生学会生存
白龙桥新传
个人语录:
让学生学会博学、明辨、审问、笃行,学会学习、相处、做人、沟通,学会生存的本事。
背景经历:
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是一所公办的国家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自1993年以来,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在校师生已从419名增加至现在的12000名,荣登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榜首。建筑面积从12579平方米增加至现在的73267平方米;总资产从458万增至9000余万;成为中职界一流的行业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加工厂”。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国家级德育先进试验学校、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实验学校等荣誉。最近,该校又挺进浙江省中职学校30强行列,成为金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为何能在众职校中脱颖而出?这与两任校长的先进理念和科学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
实验中学现任校长吴旭涌自2001年10月就任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校长以来,本着“先学做人后学艺”的指导思想,首创“值星班制度”,推出《学生品德操行量化考核细则》、《学生安全手册》(金华市首家推出)、《校园安全工作督查制度》,秉承“严谨求实、尚德敬业、开拓进取、共创辉煌”的校训,坚持“先学做人、再学技艺;有教无类、特色发展”的育人理念,凸显实验中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吴旭涌很年轻,今年才36岁,但他在中国职业教育界,却很有知名度,曾先后获得第十五届“春蚕奖”、十佳名校长、中国百名行业创新杰出人物(金像奖)、金华市十大优秀青年、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杰出校长等殊荣。其所做课题《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实践研究》,被中央教科所专家评审委员会定为优秀课题(最高级别)。论文《以德治校--实验中学的立校之本》曾获中国教育研究论坛一等奖、浙江省一等奖。2002年负责的课题《中职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的深化研究》被批准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与推广实验”国家重点课题的子课题。
当前,学校正全面推进“从数量到质量、从规模到规范、从规范到精细”三大转变,以“招得进、管得好、留得住、送得出”的品牌优势为创建全国一流的品牌学校,为社会输送真正有用的人才。
深入对话:
记者:实验中学提倡“先学做人,再学技艺;有教无类,特色发展”的理念,请问贵校为何提倡该理念,该理念如何体现?
吴旭涌: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教育方式,难免会存在知识结构陈旧和教育体系僵化的问题。一方面应试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本质,让书本知识更加僵化;另一方面是公民教育和德育的错误定位,让学生从小就被教育说着自己不相信的话而长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学生无法充分发挥个人优势。
为使学生能很好地发挥潜力,贡献社会,我校秉承“先学做人,再学技艺;有教无类,特色发展”的理念,以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六育工程”开发学生的品德和素质,教导学生主动融入社会,养成良好的文化素质,并使其演变成长期的行为习惯。
此外,我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并实行个性化评价制度,充分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发展特色教育,打造专业技能人才。
记者:实验中学被誉为应用型人才加工厂,请问贵校是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吴旭涌:学校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开展3+2+5工程,学生30%的时间用于上文化课,20%的时间上专业理论课,50%的时间用于技能训练。如此训练出来的学生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不必经过再次培训,到岗就能胜任工作。而且我校的毕业生100%有初级技能等级证书,所以很受企业欢迎。(见习记者 周玉南)
| 民政新形象 | 今日·白龙桥 |
| “慈善一日捐”掀起献爱心热潮 | 白龙桥五项措施助推六大重点工程建设 |
| 区民政系统启动民主评议行风活动 | 双牌村组织村民考察新农村建设 |
| 图片 | 图片 |
| 分类救助卡替代《特困证》 | 吴旭涌:发展特色教育,让学生学会生存 |
| 婺城民政创新体制促进改善民生 | 名镇速递 |
| 退伍军人安置手续如何办理? | 图片2 |
| 老年优待证如何办理? | |
| 加强民政行风建设 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