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6月17日 星期三
朗读

铜墨盒,收藏时光的履痕
铜墨盒属于传统的文房用品,流行于我国近代,据《天咫偶闻》记载:“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亦绝不识,士夫案头,墨盒之外,石砚寥寥。”铜墨盒凭借轻巧灵便、能保持墨色滑润黑亮等优势,一度超过石砚成为当时商界账房、私塾学堂、文人墨客桌上的必备之物。随着硬笔的出现,毛笔逐渐式微,铜墨盒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在城中街道杨思岭社区的居民陈仙芬家中,记者有幸见到了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韵味的精美铜墨盒———
花了20年收藏铜墨盒
在陈仙芬的家中,桃形、蝴蝶形、扇形、方形等50余方形状各异的铜墨盒被细心地安置于盒子里。上世纪八十年代,陈仙芬开始收藏铜墨盒,那时她摆了个刻章摊,经常要到青田买石头刻章。一次偶然的机遇,她发现了一个绿锈斑斑的铜墨盒。陈仙芬说,墨盒上面的雕刻非常精细,自己看到后十分喜欢,于是把它买回了家。从那以后,陈仙芬开始有意识地收藏铜墨盒,经过20年的搜寻,她淘到了不少别致的铜墨盒。现在她所收藏的铜墨盒,最大的一方有普通饭盒大小,最小的仅如拇指般大小,价格也从上百到千元不等。陈仙芬说,由于近年来收藏铜墨盒的人越来越多,市面上的墨盒日渐稀少,她所收藏的铜墨盒价值也提升了不少。
“我收藏了一段历史和文化”
陈仙芬说,铜墨盒的历史起源于清代,沉寂于民国后期,问世只有200年左右。在当时,墨盒是文人储墨之盒,材质以黄铜或白铜为主,是艺术性较强的案头置品。
“每一方铜墨盒都代表着一段历史和文化。”陈仙芬动情地说。那一方方或高或扁、形态各异的古旧铜墨盒与其表面刻出的充满艺术灵气的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图案,都让她沉醉不已。在这些墨盒上,大都镌刻着小字,或写明铜墨盒的制造年代,如甲子、庚午中秋,或写明铜墨盒主人的字号,如“静安谏”等。陈仙芬说,当时的文人墨客经常置办、互赠或使用铜墨盒,在铜墨盒上留下了不同的人生履痕。这些样式各异的铜墨盒上映照出了特定历史里众多文人关于政治、艺术、友谊、爱情的五彩光晕。
采访结束时,陈仙芬取出一方铜墨盒仔细把玩:“看着上面镌刻着的野山浮云,古松绿苔,想象着这种国画一样的意境,心绪会马上宁静下来,也能够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见习记者 胡文英 通讯员 叶慎)
crack
| 资讯 | 社会纵横 |
| 中国十五城市健康系列有奖调查活动之金华市民健康调查 | 铜墨盒,收藏时光的履痕 |
| 图片 | 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课” |
| 农家屋里毛竹青 | |
| 有钱不还债 “老赖”进班房 | |
| 添一个信任中医的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