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24日 星期五
朗读

竹园村:盘活了土地,转活了经济
村东有一个水泥制品厂,村南有个来料加工厂,村西有个彩印厂,村北有个空调配件厂,现在的竹园村可谓“四面环厂”,活力无限。集体经济日益充盈,村民人均收入也达到了7000元左右。
看着现在活力四射的竹园村,谁也不曾想,就在两年前,竹园还是个以传统农耕为主,每年集体经济的只有四五千元收入的穷村庄。“村子的改变得益于‘盘活土地、招商引资’的思路。”竹园村主任王金健说。
经研究,竹园村两委发现村里经济发展缓慢是因为没有项目、没有企业。所以,2007年,村两委一致商定了以“盘活土地、招商引资”的方式来激活村子的经济,并根据这一思路对村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腾出土地,招商引资
7月21日下午,阳光灿烂,位于竹园村南的来料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忙着加工布料,加工厂负责人王红卫说,他原来是竹园村人,这些年一直在乾西工贸区租厂房做来料加工,在自己位于义乌福田市场的摊位展卖。今年听村支书王建华说,自己村子也造起了工业厂房,就准备回到家里来发展,以1万元1年的价格租下了竹园村1000平米土地办来料加工厂。“村子紧邻宾虹路和临江路,交通也便利,而且这里的租金比乾西要便宜很多,我是今年5月入驻竹园村的,仅仅两个月时候,加工厂的纯收入就是厂房租金的两倍有余了。”王红卫说。
对王红卫租用的这一片土地的“前世今生”,最清楚的莫过于王建华。这里原是一片废弃的旧房,去年村庄整治后,村民集中居住,空余的地方就用来建造厂房招商引资,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就业机会。王建民告诉记者,两年时间,村子就引进业主5个,主要用于发展加工业,村子的集体收入已经比两年前增加了10倍。
让农民成长为工人
位于村北的南旺食品加工厂是2007年从新狮街道搬过来的企业。两年来,工厂给不少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老朱是工厂的酥饼工艺工人,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老朱已经很纯熟地掌握了酥饼制作工艺,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转换。“我不仅学了一门技术,每年的收入也比以前高了3倍多。”老朱兴奋地告诉记者。
“我们村基本上每户人家都有人在企业里打工。”王建华说,“因为村子紧邻临江工业园区,工业化是大势所趋,所以,早日让村民完成角色的转换,我个人认为对他们在转变观念方面是有好处的。”
竹园村还有一个发展构想,就是将村子建设为工业区和居住区两大部分。工业区建齐基础配套设施,以引进更多、更好的企业以促进村民进一步增收;居住区实现社区化管理,让村民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见习记者 周玉南) crack
要闻 | 民声·民情 |
图片 | 老中医的秘方 |
陈昆忠来婺检查早稻收割收购工作 | 汗水换来城市整洁 |
婺城外贸业务培训给企业支招 | 读图新闻 |
农技服务到田头 | 昔日陡坡路况差 如今山路变坦途 |
婺城发展金点子 | “家庭保健体检产品”可替代国外的家庭医生 |
金西东区开发热火朝天 | 图片 |
婺城区委五届八次全会(扩大)会议暨区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昨举行 | 婺城街头盛夏酷暑蕴涵无限商机 |
生活资讯 |
卫生与健康 | 今日·白龙桥 |
婺城区推行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 让老年生活充满欢笑 |
图片 | 110千伏临江输变电工程开工 |
城北街道召开参保居民健康体检动员会 | 图片 |
参保城镇居民也可免费体检了 | 白龙桥工业经济有序回升 |
婺城区开展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 | 提振信心 加速发展 |
夏季 谨防空调病 | 竹园村:盘活了土地,转活了经济 |
城区适龄儿童甲肝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近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