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郑北鹿:与蜂共舞酿就“甜蜜人生”
郑北鹿是一名普通农民。近年来,他潜心钻研,发明了各种属于自己品牌的蜂系列产品,不但靠科学养蜂富了起来,还和各地的蜂农组建了金华市规模最大的养蜂专业合作社,带领周围的蜂农走上致富路。
和蜜蜂的“不解之缘”
“蜂蜜宝宝12月就出生了,慢慢在蜂蜜保姆的照顾中长大,开始学着采蜜,三个月就能从婴儿成长为蜂巢中的‘顶梁柱’。”婺城区“蜂御医”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养蜂大王郑北鹿谈起他养的蜜蜂时,眼中透露出一种父爱。老郑说,养蜂30多年,他把蜜蜂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怎么也想不到,我的一生竟会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 回想30多年的养蜂之路,郑北鹿说。1975年,木工出身的郑北鹿,在蜂箱的制作过程中萌发了养蜂的念头,于是,这个20出头的小伙子用全部家当换了20箱蜜蜂。对花事无休无止的追逐,注定了养蜂人的一生永远在路上,30多年里,郑北鹿带着他的蜜蜂四处漂泊,走遍大江南北。
“开始养蜂的前两年,收入全都用于养殖的扩张,一家人仅够温饱。”郑北鹿的妻子樊秀娟说。上世纪80年代初,蜂蜜低至4毛钱1斤,还无人问津。1982年,夫妻俩跟同伴们带上整整三车皮的蜂蜜去广州销售。同去的养蜂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在蜂蜜里掺了白糖。这用“一滴灵”一试就露了馅,收购方作势就摆手要赶他们走。樊秀娟站出来大声说:“我们产的蜂蜜品质硬的住!”说罢定要收购方测测自家的蜂蜜,收购方一测,果然是好品质。最后,160斤一桶的蜂蜜,收购方以每斤5元的价格当场就要了7、8桶。这成为郑北鹿夫妻俩从事蜜蜂养殖以来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
之后,郑北鹿优质蜂蜜的口碑得以广泛流传,营业额逐年增长,养殖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夫妻俩也因此得名“皇浆公”和“皇浆婆”。2002年,郑北鹿回到故乡金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适宜的环境让他看到了新的商机。
“与蜂共舞” 创出大事业
2006年4月,郑北鹿和一些蜂农一起合作成立了金华市“蜂御医”蜂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大家只想有个交流的地方,在外有个照应。后经广大社员群策群力,他们开始创自己的品牌,建自己的加工厂,打开了国内外市场。
郑北鹿介绍,他走南闯北养蜂30年,同时在市区将军路开了10年的蜂产品专卖店,一成不变地卖蜂蜜、蜂王浆等单一的蜂产品,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消费群,但市场太有限了。合作社成立后,他们不仅拿下了QS市场准入证,还开发了王浆蜜橘、蜂巢蜜、皇胎酒、蜂蜜水果冻、蜂花粉洗面奶等十几种新产品,同时,产品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已经进入广州市沃尔玛超市。合作社还直接把蜂王浆、蜂蜜等产品出口到利比亚、日本等地。
在郑北鹿的带领下,短短几年,合作社创造了多个“第一家”。全省第一家成立风险金制度的蜂产品合作社,也是社员最多的一家。现已有社员500多户,缴纳风险金的有84户;金华市第一家设备齐全,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蜂产品合作社。大大小小的设备将近500台,拥有消毒车间、灌装车间和完善的加工流水线,自行研发蜂皇胎酒、蜂巢素等40多种新品种;浙江第一家在“农民信箱”上进行销售的蜂产品。实现了网上和出口销售,平均一年营业额达200万。
老蜂民的新希望
如今,岁月已经在老郑的身上留下了痕迹,他的儿子、外甥等第二代也开始着手帮忙起他的养蜂事业。但是老郑不服老。他的最新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无公害蜂蜜养殖基地,全面实现“土洋结合”,将金华地区土蜂养殖全部集合,利用九龙基地的旅游事业优势,壮大蜂蜜养殖力量,搞好金华蜂产品。
老郑还打算每隔一段时间,就举行一次老顾客茶话会,像老朋友一样喝喝蜂蜜,聊聊大家对“蜂御医”蜂蜜的感受,听取意见,采纳建议。就如他所说的“蜜蜂跟着花源走”,顾客的需求就是“花源”。今后,随着硬件设施的完善,加上顾客群的壮大,我们相信“蜂御医”会走得更远。
(记者 陈 婷 实习生 楼 婷)
社会纵横 | 县市连线·资讯 |
曹荣安:结缘环保30年 | 老樟病了?! |
给农村伢儿一份特别的爱 | 这个家伙两个“头” |
捣毁乾西传销窝点 | 图片1 |
拆除违章建筑物 | 生活资讯 |
郑北鹿:与蜂共舞酿就“甜蜜人生” | 腰间盘突出的综合治疗 |
抓获持刀抢劫者 | 浦江蒋女士被“李咏”忽悠 |
审理信用卡诈骗案 | 永康杂技“调花钹”面临失传 |
图片 | |
这家小店蛮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