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09年08月19日 星期三

朗读

蒋小芳 见证会计队伍的壮大


 

□ 蒋小芳 口述   □ 鲁蓉 整理

 

    从人手一支蘸笔一瓶墨水一把算盘,到如今的人手一个计算器,一台电脑;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00多名会计从业人员(原金华县数字)到如今的6000多人,仅婺城区就有3600人;从原来的书面申请职务评定到现在的网络申请……随着国家对会计工作的日益重视,会计人员的管理也日愈规范——

 

    我今年76岁,一直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工作。1951年7月,我从商校毕业后,在一家土特产公司担任出纳。那时我才17岁,什么都不懂,从头向公司留用的老会计学。1953年我调到老金华市的卫生科。那时行政事业的记账方法是“反收付”记账法,就是收——支两条线。建国初期,我国仿效前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反映到会计工作中,从账户名称、报表格式到成本核算等方法都高度统一。文革时期,会计制度被严重破坏。

    那时会计工作的条件很不好。没有现在流水通畅的签字笔,即使钢笔也没有。每人的桌上就一支蘸笔一瓶墨水一把算盘。什么是蘸笔?其实就是一个钢笔头,沾一下写一下,有时候不小心墨水滴到了账本上,就用吸墨纸吸掉,要不就偷偷把账本撕掉重做。

    1971年我到了防疫站。我去了以后,建立了一整套后勤管理制度,这也包括财会制度。那时我想你们闹你们的革命,我做我的账。不过当时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已开始规范整顿,譬如防疫站恢复重建就是一个例子。后来在全省文明单位考核中,我单位后勤管理包括会计工作获得了满分。事隔多年,我回想起来还是很自豪。

    1986年12月,我调入金华县财政局预算科。总的感觉是会计管理很不健全,会计账目很不规范,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单位到了年底,账都结不起,有些甚至不知道怎么做。有一段时间,我兼了6个单位的账。针对这种情况,我写了一本题为《行政事业财务管理费用开支标准》一书,记得印了1000多本,每个单位都发。

    到了财政局,我自认为做了四件大事,这四件事见证了我们的会计队伍一步步壮大起来。那就是会计职务评定、成立会管科与会计学会、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成立会计师事务所。

    1987年7月,我受命任职务办副主任与评委。当时会计职务评定已停了5年,所以一朝恢复,工作量特别大。我从省里开会回来要传达会议精神,每个单位发文件还是召集人员开大会?我想了很久。后来为了把会议精神真正传达到每一个人,我与领导商量还是决定开大会。于是我们召集2000多人开了一上午的会。为了评职务这事,1988年9月,我特地编了一本名为《如何写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材料与会计师论文》一书。

    职务评定的任务刚完成,领导又让我就着手成立会管科与会计学会。当时会管科的职能一直在预算科,随着国家对会计管理的日益重视,1989年会管科就从预算科分出来。同一年,负责组建金华县会计学会,任秘书长至2000年。会计学会每年开一次年会,内容为总结会计工作与会计论文交流,每次有100多人参加。

     随之接踵而至的是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按照会计工作达标的要求,其目的是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为了便于会计工作达标升级的开展,我于1991年2月,又编写了《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文件选编和资料》,印了1500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26个单位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中升级一家。因为考虑到当时金华县没有会计师事务所,1992年2月,接照领导的意图,我负责组建金华会计师事务所第一分所,次年,改为金华正大会计师事务所……

    经过几年的努力,会计队伍整体水平有了长足的提升。国家对会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企业会计方面有许多的改革,出台许多政策。我自己一直从事行政事业的会计工作,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做折旧,现在要做资产折旧;记账方法也有较大改变,以前曾经长期采用反收付记账法,从1998年起,预算会计全部改为借贷记账法。

    如今,会计队伍是越来越规范,据我从婺城区财政局了解,现在会计管理都是网络管理,会计证的申请与会计职务的申请都采用网上报名;1994年以后,逐步实行会计电算化,采用电脑记账;会计从业人员也从2000多(原金华县数字)发展到如今的6000多人(包括金东区),仅婺城区就有3600人。现在算账都用记算器,已经没有算盘了。看到这些变化,我感到由衷高兴。现在我退休在家,身体健康,财政局领导也很关心我。我平时喜欢看报剪报,也喜欢背毛主席诗词。每月为局里退休老同志提供一份时事以及人生、健康方面的剪报资料,生活过得充实开心。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