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09年08月03日 ;星期一

朗读

郑金云:昔日小铁匠 今朝老网民


    虽然电脑只是在上个世纪末才走入寻常百姓家,网络直到现在也算是一个时髦的词,但这并非意味着坐在电脑前上网的都是年轻人。信息社会的今天,天下网民不分国界,也不分年龄。郑金云就是一个76岁的老网民。据新金华论坛的网友估计,在金华“泡”论坛的网友中,老郑可能是最年长的一位。

 

 

    我叫郑金云,出生于1934年。小学六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由于家庭生活饥寒交迫,父亲因劳累过度去世。为了上学,我连祖母坟地里的几棵大松树都砍光了。我节衣缩食读完了小学,为了谋生,我只能去龙游表哥家学打铁,成了一个小铁匠。1949年4月,随着解放军大部队从西进入兰溪城,没有放一枪,国民党军队就缴枪投降了。

    1951年,我回家过春节,几个小学同学对我说:“解放都两年了,你为什么还不去读书?我们已考进兰溪初师读书了,不用交钱,学校还给饭吃,你再也不用为没钱读书而发愁了。”听了这个好消息,我兴奋得一夜没睡。

    1952年7月里的一天,阳光灿烂,青年们在校门前进进出出很热闹。报名站前挂着两条大红标语:“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学校向工农及其子女开门”。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走进了考场。

    统一录取的名单终于在《浙江日报》上公布了。我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中找到了“郑金云”三个字,高兴地一下子就蹦了起来。后来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里,我一见缴费表,为难了:一学期交伙食费30元,学费12元,代管费6元,计48元,并要求一次交清。我吓呆了,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整整8担谷价,那是我家糠菜半年粮啊!

    我不甘心!跑到兰溪县中向老师讲述自己家里的困难,老师宽慰我:“现在劳动人民翻了身,若家庭经济困难,来校后可以申请人民助学金,可别错过这个机会。你先交60斤大米,其余缓交。这是对你特殊的照顾。”说完他在通知书上写下缓交的那句话。回家后,我跟大哥说:“现在学校向工农及其子女开门,家庭经济困难的可以享受人民助学金,让我试试吧。”大哥看了通知书上的签字也很感动,同意让我去碰碰运气。大哥卖了50斤稻谷,去旧货摊上买了一套旧衣裤和一个木质面桶、一包无敌牌牙粉。开学那天,我挑着60斤大米及简单的行李去上学。胸前别上了“兰溪县中”那白底红字的长条校徽,我成了一名中学生。

    不几天,班上选了由学生评议学校批准的人民助学金和减免费名单,我享受人民助学金29元,减免费12元。我在党和国家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顺利地圆了读书梦,一直读到师范毕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知恩图报,我在工作中非常敬业,我教的初中政治、语文在历次中考中,居全县(原金华县)上游,直至退休。

    在工作中,我有幸找到了我的另一半,她也是一名教师。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知己,互相鼓励,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多贡献。现在,我们老俩口都已经退休了,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2005年,我买了一台5000多元的电脑,还是液晶屏的,这可成了我的宝贝。我在网友的指引下,进入《新金华论坛》,结识了许多网友,交流了思想,成了论坛中年纪最大的网民。我在新金华论坛内有个网名是“zjy1934”,不知道的人会认为1934是个随机的数字,但这却是我的出生年份。我还有个QQ网名叫“微雨街”,并在红袖添香网站上建有自己的主页。我还给自己的打字速度进行过统计,每小时能打500字,这速度和年轻人不能比,但在老年人中我绝对是一流的。

    我一路走一路跟网友聊起了我的过去,网友们也喜欢听我“罗嗦”,从此我有了倾诉的空间,使我免去了“孤独”,又回到了学时的热闹气氛中,感受青春的朝气。从买电脑、学电脑到用电脑,我整理了《家乡红叶》、《往事如烟》等几十万字的书籍,文字编辑、插图都是自己摸索着完成。

    周围的同龄人都不上网,我好多网友的年龄都比我小了好几轮。老人们不触网的原因很多,比如大多数老人不会操作电脑,也没那个精气神去学,还有的是舍不得花几千元钱买电脑。

    和许多“夜猫子”网友不同的是,一日之计在于晨,我更喜欢在早晨上网。每天清晨,我都要到各大网站浏览一下时下的新闻,隔一阵子还会去《新金华论坛》转转,回回帖,留留言。我年轻时浪漫的对象是妻子,现在,浪漫的对象变成电脑了。

    (郑金云 口述 记者 陈婷 实习生 楼婷整理)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