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09年09月23日 星期三

朗读

今飞:“车轮王国”的世纪跨越


 

 

贾庆林视察公司

 

 

习近平视察公司

 

 

1958年创建的金华机械合作工厂厂房

 

 

 

 

 

    今飞集团原来是一家生产农具的小厂,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奇迹般地成了独特的“车轮王国”。这里是庞大的车轮生产基地,年生产1000万件摩托车轮毂、500万件汽车轮毂、300万件电动车轮、100万副自行车车圈……,各种各样的车轮全会制造,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销往世界五大洲。

    工业企业少有常青树,历50年而不倒已属不易,何况“今飞”是如此的枝繁叶茂。在50年历程中,企业曾遭遇多次危机,尤其是上世纪末,企业因巨额亏损濒临破产,幸亏及时改制换帅,拯救了企业,并由此开辟了“车轮王国”的新天地,开始了铸就百年品牌的新跨越。

 

    一、 铁匠们办起来的农机厂

 

    锄头跟汽车轮毂,似乎没什么联系,可是在今飞,这两者却反映了企业产品的演变,体现了企业发展的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在狂热的社会主义手工业改造中,金华城里几家铁铺合并成立了铁业合作社。在更加狂热的大跃进中,受“一大二公”思潮的影响,几家合作社合并,建立农机厂。接着,农机厂和另两家农具厂合并,组建了金华县农业机械厂,于1959年6月1日正式挂牌开工。

    合并而成的农机厂,汇聚了不少的能工巧匠,但由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更由于当时社会需求的限制,只能生产锄头、犁壁、切桑机、脚踏打稻机等简单的农具和农机。

    农机厂成立不久,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如海啸般退去,接踵而至的是三年困难时期。大跃进的后果使得社会经济千疮百孔。此时金华农机厂原材料紧缺,社会需求缩减,企业开工不足,生产难以为继。新生的企业第一次面临危机。300来号人如何养活?只好裁减员工。当时不叫下岗,叫“下放”。在此期间,先后“下放”职工180余名,约占员工的三分之二。没下放的职工风雨同舟,惨淡经营,想方设法生产排水管、气筒、汤勺、爆米花机等产品,以求渡过难关。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企业职工在那样的困难中,仍然研制开发了喷雾器。此后喷雾器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成为六七十年代的主打产品,企业因此改名为“金华县农业药械厂”。

    上世经七十年代末,企业主导产品手动背负喷雾器供大于求。当时,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已经开始,卖方市场已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产品已不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主打产品滞销,使农机厂成了金华工业界的亏损户,企业又一次面临危机。

 

    二、 生产车圈:“车轮王国”的起步

 

    为了拯救企业,政府部门和厂领导千方百计地为企业寻找出路,最后决定上马自行车车圈。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我国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农业生产由“大锅饭”改为个体经营,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解决温饱后,出行的交通工具便提上了议事的日程。自行车市场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前景。企业利用五金生产方面的优势生产自行车车圈——这样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这也意味着企业开始进入车轮生产行业。

    自行车车圈批量生产后,果然销路很好,企业由此走出困境,扭亏为盈。产品结构调整后,自行车车圈与农机齐头并进,效益越来越好,1988年,实现利润184万元,成为金华市的利税大户。

    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十几年时间里,自行车车圈一直是企业的主打产品,工厂也成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是自行车车圈生产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低,人家来抢饭碗也容易。改革开放后我国乡镇企业风起云涌,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入轻工行列,以更灵活的机制,与养尊处优的国有企业争夺市场。因此,进入90年代后,自行车车轮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于是,企业再一次面临主打产品的供大于求的严峻局面。

    企业又需要寻找新的出路。经过反复论证,决定上马年产45万只摩托车车轮技改项目。1995年3月,该项目付诸实施,共投资3273万元。

    上世纪90年代,轿车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开始富起来的城乡居民非常热衷于摩托车,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而且上这个项目时,还属于少数的开拓者之一。1995年6月,铝合金摩托车车轮样品试制成功,年底形成5万只的生产能力。人们对新产品充满着期待。1996年1月,企业正式更名为“浙江今飞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然而,人们预想的结果并未出现。年产45万只摩托车车轮技改项目实施后,迟迟未能达产。生产摩托车车轮虽是个好项目,但当时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思路跟不上。硬件上去了,软件却严重滞后。

    3000多万投进去了,几年不见效益,最后竟然一年就亏损500多万。设备闲置,银行逼债,人心浮动,企业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三、改制使企业绝处逢生

 

    曾经被政府视为掌上明珠的今飞集团,因亏损严重而成为“烫手的山芋”。此时恰逢企业改制热潮,大批被政府“抱在怀里”的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完全被推向市场。鉴于当时的处境,今飞集团改制势在必行。

    1998年10月25日,今飞集团首届一次股东大会隆重召开,年仅37岁的葛炳灶被推举为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葛炳灶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他从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进厂后,一头扎进车圈厂电镀车间基层,一干就是10年,从技术员做到工艺员,从工艺员做到工艺副主任,直到电镀车间主任。1994年,他担任车圈厂厂长,后担任集团副总经理。葛炳灶是典型的实干家,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干上来,全凭自己的才干和业绩赢得了今飞人的信任。知识分子的善思和一线工人的实干,在他身上得以完善结合,因此他在经营中思路清晰,决策果断。改制前,企业管理者是由政府委派的职业官员,干得好,提拔走人,干得不好,换个地方当官。葛炳灶与“漂萍”式官员完全不同,他是“今飞”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杰出企业家。

    面对刚接手的“烂摊子”,葛炳灶从抓内部管理和实施技改项目入手。通过抓内部管理,管理团队、市场定位、经营理念得到了调整和理顺。通过关健性的技改,打破了产品发展的瓶颈,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开拓了市场。云开雾散,霞光万里。葛炳灶掌帅印的第一年,摩托车车轮产品就实现了达产,企业扭亏为盈。接着,产量和效益均直线上升。2002年,葛炳灶敏锐地看到汽车轮毂巨大的市场潜力,经过周密论证,立即行动上马。葛炳灶带领技术人员在45度高温的车间里,连续3昼夜试制产品,2003年元旦,产品试制成功。汽车轮毂产品试制成功并批量生产,给“今飞”带来了光明的前途,从此企业更加蒸蒸日上。如今,“今飞”的年销售额比改制前增长了50倍,总资产比改制前扩大了15倍。

    上世纪末今飞集团改制最直接的成果,就是换了主帅。这一换帅,给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各有各的说法,但对企业来说,决策者的个人素质往往决定企业的命运。

 

    四、 技术创新是不竭的发展动力

 

    “今飞”为何能横跨半个世纪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何改制11年得以跨越性发展?为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仍然红红火火?其奥秘便是:不断地技术创新。过去,技术创新曾使企业一次一次在危机中起死回生;今天,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