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10年02月01日 ;星期一

朗读

婺城


 

 

 

 

 

 

 

九峰水库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近年来,婺城区委、区政府认真细致推进九峰水库移民搬迁工作。自2009年2月份开始,婺城区举全区之力,整合一切资源,调动一切力量,全面开展九峰水库库区房屋腾空搬迁,并确定区机关22个部门为所联系移民村的责任部门,组成9个工作组,对搬迁任务进行全包干。经过艰苦奋战,九峰移民搬迁任务于2009年6月30日全面完成。婺城区委、区政府向市委、市政府,向全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九峰水库移民搬迁工作实践中,参加移民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以“手勤、腿勤、嘴勤”和“诚心、细心、婆心、暖心”为工作法宝,以“千军万马、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工作作风合力推进移民搬迁,形成了以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胸怀全局、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倾心竭力、真抓实干的敬业精神,万众一心、群策群力的团结精神,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九峰移民精神”,成为婺城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去年9月27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九峰移民总结表彰大会,对表现突出的两个先进个人荣记三等功,对26个移民先进集体、6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去年11月17日,九峰移民精神巡回报告团举行首场报告。去年12月9日和12月25日,新华通讯社《高管专供信息》、浙江日报《内部参考》分别刊文对婺城区九峰水库移民搬迁工作给予报道。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对婺城区开展九峰移民搬迁工作作出专门批示。

 

1173支农村文体队伍闹婺城

 

    近年来,婺城区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一优秀两示范”为载体,深入开展文化示范户、文化示范村、文化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全区596个行政村涌现出“农民演给农民看”的村民文体队伍1173支,成立了12支乡镇“农民文化引导团”,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市级6个,新增区级文化村114个,营造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乡村文化生活图景。

    从2005年起,只要是村民自愿上报的兴趣小组,婺城区各级政府都给予认可,由乡镇组织,分门别类、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出村、出乡交流、展示和表演。在村级抓队伍、乡镇抓农民文化引导团建设的基础上,婺城区还组建了区三农艺术团,通过三农艺术团对具有婺城地方特色的优秀农村文艺节目进行深加工,对优秀农民文艺骨干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区三农艺术团开展巡回下乡演出,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形成了区、乡、村三级梯队发展格局。

    现在,“放下生意赶文艺、自备行头唱大戏”在婺城农村已经屡见不鲜。去年11月3日,新华社以《婺城千余支村民文体队伍活跃乡村大舞台》为题报道了婺城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经验。

 

虹戴公路建成通车

 

    2009年12月18日,经过工程建设者两年来的艰苦奋战,虹戴公路建成通车,并被评为全省“三个千亿”工程暨重点建设项目先进集体奖。

    2003年,为谋求长远发展,切实改善民生,完善全区乃至全市的城市群基础建设,市、区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交通先行,积极启动虹戴公路建设项目。2007年,市委、市政府将虹戴公路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婺城区委、区政府也将该工程列为当年十项重点工程之首,成立了虹戴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并将其列入了婺城区“十一五”规划和《交通“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谋划,合理安排。

    据了解,虹戴公路(宾虹路延伸线)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全长约22.2公里,东起婺城新城区宾虹西路与330国道交接处,接宾虹西路终点,经白龙桥、蒋堂、汤溪、罗埠、洋埠五镇,终于洋埠镇戴家村,总投资约3.41亿元。其中,虹戴公路一期工程全长17公里,总投资约2.5亿元。

    按规划,虹戴公路成为婺城区“一带两域三区”中的重要“一带”、婺城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线,也成为市、区交通规划中的一条主干线,直接连通了金东新区、婺城新城区和金西经济开发区。同时,虹戴公路衔接了省级黄土丘陵综合开发工程,成为了沿线6万亩省级黄土丘陵综合开发试点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

 

婺城多措并举扩大就业

 

    2009年,婺城区继续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双百”创建等活动,以“创建抓示范、服务树形象”为主题,巩固创建成果,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援助工作。全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24个,完成目标数的167.47%;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64人,完成目标数的118.2%。

    同时,围绕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两大核心,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2009年,婺城区培训农村劳动力12368人,实现转移就业5230人,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并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配合九峰水库库区移民工作开展技能培训,使1000余位库区移民掌握了一门职业技能;同时在汤溪、上邵移民新村开设4个加工点,引进信华鞋业、越尔工艺品等企业,吸纳培训合格人员就业,有效提高移民群众收入。二是收割机操作技术、种养殖技术等农业实用技能培训成为关注的热点,全年近千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业技术。三是创业培训成为新的增长极,经培训后成功实现创业达800余人,主要从事餐饮服务、来料加工、种养殖和农产品经纪人等行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态势初步显现。

    就业服务超市是婺城区自主开展的一项特色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整合资源,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集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动维权为一体的公益性就业服务。2009年,婺城加大窗口授权,将9项行政审批权限和13项非行政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五个服务窗口,使一次性办结率达到90%以上,减少办事群众往返。同时,利用农村各类集会、农贸集市等人流密集时期,组织企业到农村、社区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10场,帮助近千人实现就业;技能培训、用工备案、劳动维权、人事代理等配套服务也同步深入基层,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虹戴公路的建成,不仅为沿线产业带建设及黄土丘陵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浙中城市群交通网络,对推动金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婺城近万农民喜迁新居

 

    2009年以来,婺城区委、区政府围绕“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整治空心村、搬迁高山村、保护特色村、做强中心村”的工作思路,推出了以奖代补的政策,将27个村列为农房改造的试点村。

    婺城区委、区政府去年初对全区18个乡镇、街道563个村(居)的农村住房改造情况展开调研,摸清全区现有2452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和今后四年有11370农户有建房需求,并对全区下一步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婺城区还制定出台了《加快农村住房改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全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四年规划,合理安排年度计划,其中2009年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280户,改造建设农村住房3095户,到年底将有万名农民迁进新居。在2010年前基本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并做好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

    在具体实施中,婺城区委、区政府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将全区农房改造分成城镇改造型、中心村建设型、空心村根治型、搬迁安置型、保护修复型等五种类型。婺城区规划、国土、城建部门简化农村住房改造和农民建房审批程序,实行“代理制”、“联合一站式”审批,区城建局免费向全区各村、农民提供10套体现农村山水特色、田园风光、不同户型的建筑设计图纸,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相关部门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