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拓展绿化空间 确保造林质量
□ 郑以声
广泛发动,努力营造植树绿化的浓厚氛围。搞好城乡绿化,是打造适宜的人居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和途径,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全民动手植绿、绿化美化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造林绿化是每个公民、每个单位应尽的义务,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绿地、树木认养和爱绿护绿活动,吸引和推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植树绿化活动中来。要积极开展绿化志愿行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团员和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种绿化主题活动,通过广泛开展植种“先锋树”、“青年林”、“巾帼园”“和谐树”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造绿活动,充分发挥其社会公益示范带头作用。要鼓励社会各界、各种经济组织自愿捐资投劳、支持城乡绿化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绿化环保意识,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突出重点,全力拓展绿化造林空间。我区共有林业用地面积126.7万亩,森林覆盖率58.01%,林木绿化率58.29%,其中森林覆盖率还没有达到全省60.5%的平均水平,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造林力度,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明年我区重点抓好54.78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2200亩长防林国债造林和800亩油茶高产良种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加强绿化示范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四旁”绿化造林,努力实现“房前屋后树成荫,沟旁路旁树成行”的景象。明年要创建省级绿化示范镇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市级绿化示范村5个。
强化管理,确保绿化造林工程质量。要健全管护机制,按照“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原则,明晰产权关系和责任主体,切实提高管护水平。要健全考核机制,既要考核数量,更要考核质量,坚决杜绝“重栽轻管”现象。充分发挥现有村级卫生保洁员、道路养护工、护林员、水利员等管护人员作用,加强对村庄、道路两侧、农田林网等绿化地段的管护。林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提供全方位服务,造林坚持“以质为先”,从造林整地、种苗选择到植树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千方百计提高造林的保存率、合格率和成活率。加强依法治绿,增强全社会爱绿护绿意识,妥善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林木保护之间的矛盾,严厉打击损绿毁绿等违法行为。
多方筹措,创新城乡绿化造林投入机制。要创新思维,创新途径,改变以政府为主、财政出钱的传统方式和观念,千方百计引进市场机制,实施市场化运作。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筹集资金。通过出让冠名权、捐款捐树等形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植树认养活动。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包山头、包路段造林绿化,发放林权证,保护合法权益。将绿化造林与商品苗种植有机结合起来,借鉴金安大道两旁绿化经验,将道路两旁土地承包给苗木种植户种植绿化苗木,既节省了造林成本,又节省了管护成本,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