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朗读

城乡公交统筹顺应民意
□ 本报评论员
近来,在婺城区城乡居民嘴里都挂着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城乡公交统筹”。对于城乡居民来说,农村客运班线班车将实行公司化运作,这无疑是一起大好事,更是一个大福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群众要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呼声日益强烈,其中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问题已成为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之一。但是,受目前城乡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制约,市区城乡公共交通统筹发展工作滞后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滞后于人民群众便捷舒适的出行要求。特别是在农村客运班线的经营组织化程度、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城市公交相比,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群众乘车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乘车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乘车优惠得不到充分落实。
随着城乡居民对公交安全有序、方便舒适、质优价廉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居民出行的要求和愿望,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实施城乡公交统筹后,农村客运班线将以公司化模式,本着“安全、经济、舒适、便捷”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城乡居民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的乘车服务。同时,推行城乡公交统筹,也是为了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缩短城乡差别。城乡同价,服务同位,这不仅顺应民意,也深得民心。
诚然,一项新政策的实行,必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对原先经营城乡客运班车的业主,要做好劝导说服工作,让他们明白实行城乡公交统筹已经势在必行。其实,这是对乘车人安全的考虑,让司机驾驶得更规范,从而避免以往农村中巴车乱停车现象的发生。这对提升农村城镇品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