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6月08日 ;星期一
朗读

疯狂的“石头”

“两面石”

洪小平与他的石头

“鸟巢”
○李 丹
衢江洋埠段的河滩略显得有些荒芜,上面躺满的黑黑黄黄的石头安静而平凡,仿佛沉寂了多少年都不曾有人去问津。“过去的人是并不知道这些石头的价值,要是运气好淘上一块好的,那可真称得上是惊喜。”洋埠镇上的石友洪小平告诉记者,他从去年8月开始迷上了玩石头,便一发不可收拾,而他最得意的藏品“鸟巢”就拣自衢江。
据了解,衢江的兰溪段出产的黄蜡石“形、质、色、纹、韵”等兼备,不仅形象奇特,而且观赏性强,可以作为玉料加工成项链挂件等工艺品。又由于其“质如翡翠,色如田黄”,被一些奇石爱好者称为“兰黄”。洪小平说,一般石友们玩的石头分原石、料石、形状石。原石是有皮的,一般被人发掘后要通过草酸清洗才能够呈现其美丽的一面;料石则可以经过雕刻和加工做成精美的装饰石;形状石有分形状和图案的,根据其形象化的程度来设定价值。洪小平在去年奥运前获得的奇石“鸟巢”便是得益于石头的形状,远看还真像极了北京的鸟巢,近看又不禁感叹于石头表面恰如其分的纹路,与鸟巢的装饰结构颇为相似。曾有石友要花150万元购买洪小平的“鸟巢”,但被他拒绝了,他说“鸟巢”是第一块他从衢江上淘来的石头,又恰好逢了奥运会,对他来说实在是意义深远。
洪小平的石友黄胜军是兰溪人,去年两人相识于某个石友的网站后,便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再加上衢江兰溪段的江面正巧一边靠着兰溪,一边倚着洋埠,两人共是一方江水养育,也就更有了淘石的共同话题。黄胜军说,自从“兰黄”开始名扬在外,便也有了许多人来洋埠的河滩上“寻宝”。记者在他的陪同下也来到衢江的河滩上过了把“淘宝瘾”。
驱车前往河滩,一路上,进入眼帘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外行看来,这一大片的石头便是又普通又值钱。觉得普通是因为不懂得辨别石头的好坏,觉得值钱是怕因为外行而错过了好石头却还不知晓。黄胜军选了有挖沙机的地方开始了我们的淘石之行,他不像我们一下了车便盯着脚下石头,忙着寻宝,而是轻车熟路地来到了河滩的高地,冲着刚挖沙靠岸的船只上的工人比划,黄胜军说:“真正有价值的石头都是从河床底下挖上来的。淘石头的人多了,挖沙的工人们也知道了它的价值,一般他们都会先把船上的石头先挑一遍,淘石的在岸上一比划,工人们就会告诉他们有没有好石头。”也正是有这一致富的捷径,所以运气好的时候有的工人靠卖石头能赚到比工资多几倍的工钱,自然也就乐此不疲了。
黄胜军说,黄腊石好坏的区别要从瘦、皱、透、丑、奇、秀等多个方面区分。在洪小平的收藏室里,记者看到一方奇石,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效果,正看像一个缠了头巾的少数民族男子,反面又像极了一只猫头鹰。也正是这样,玩石头的人也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才能玩出石头的“奇”。
洪小平说,但凡玩上了石头便没有不上瘾的。在河床上翻滚了几千年甚至上亿年的石头,经过水流冲击及沙石的冲刷打磨,烙刻下了生命,有的幻化了模样,令人惊喜连连。洪小平说:“从去年开始我也先后投入了80多万元用于收集各类石头,但是玩石头,玩的就是惊喜。付出得多,也期待更多的惊喜。”
cr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