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录取通知书附带银行借记卡手机卡引争议
是强制消费还是满足学生的需要
十几天前,张志收到了内蒙古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随着录取通知书,他收到一张银行借记卡和存有230元话费的手机卡。
被内蒙古某大学录取的周艳艳认为,反正也要交学费,也要用手机卡,这样省得孩子带现金报到,少了家长的担忧。而更多的家长对此提出异议。“去学校报名缴费直接到学校报名处就可以了吧。”张志的母亲表达了极大的不满:“这种做法透着商业味。”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在通知书中夹带银行借记卡及手机卡的现象十分普遍。内蒙古一高校的刘老师表示,这样做仅仅是“满足学生的需要”,一方面为外地学生免去长途出行随身带大量现金的风险;同时,学校统一在一个银行收费,简化了工作程序,但学校并不勉强学生使用银行卡缴费,有些学生如果不想使用学校代办的银行卡,也可以使用现金或自己办理的银行卡,“这只是出对学生的一种关怀,并没有强制使用的意思”。据记者了解,与学校有相关业务的银行有工行、建行等。手机卡有移动的也有联通的,所存话费是30~230元。
在呼和浩特各个高校的宣传栏,记者看到,通信运营商的售卡广告四处张贴。高校学生数量大、稳定性强,历来都被银行、通信运营商视为最重要的潜在客户群体。这几天在内蒙古的各个高校校园中已经能够感到一种浓浓的市场“硝烟味”:各家银行、电信运营商发动了强烈“攻势”,争抢新生市场。
“电信运营商会使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新生,这段时间他们的广告收入是最好的。”专门做校园媒介的于莉主管告诉记者。
“很多学生为了方便,会用学校发的银行卡办理存储业务,这为我们银行争取了很多潜在客户。”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的工作人员说。
针对学校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带银行卡和手机卡的做法,内蒙古建中律师事务所呼和浩特分所丁换生律师表示:“学生是消费个体,他们有选择消费的权利,学校在没有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就代学生办理银行卡、手机卡,这样做有强制消费的嫌疑。”
(摘自浙江在线)
要闻 | 今日·白龙桥 |
婺城新城区抓住重点破解难题 | 把民心工程建设好 |
建行金西支行成立 | 廉政文化为新农村建设增色 |
图片 | 白龙桥镇“勤廉双述”逼着干部创新业 |
婺城未来发展该如何定位? | 周家村:传统农业村迸发新活力 |
欢乐舞步喜迎国庆 | 图片 |
金宇公司捐款五千元资助九峰移民困难群众 | |
市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落户婺城 | |
第一百货奖学基金昨在蒋堂小学启动 | |
创卫攻坚再出新举措 | |
市纪委到金西调研纪检工作 |
民声·民情 | 县市连线·资讯 |
领到居家养老服务券了 | 开学了,“心”放进书包了吗? |
一户一表喜了众居民 | 金华市婺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材招标结果公告 |
李阿姨拾金不昧受人夸 | 录取通知书附带银行借记卡手机卡引争议 |
明年4月自考报名开始了 | 图片 |
好支书真情帮扶“迷途人”创业致富 | 图片1 |
图片 | |
茶香何惧大山高 | |
婺城区也有珍贵的丝带凤蝶? | |
猪肉为何又涨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