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2日 星期五
朗读

修德以养廉 存畏以防贪
□ 张茹先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他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陈陆一书记在全区干部大会上寄语广大干部“做人要靠得住”、“当干部要心存敬畏”,也是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党性修养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文化知识修养等,而做到这些,笔者以为“修德”是基础。
德,国之基也。“民无德,什么事都做不成;官无德,一分威信不会有;国无德,就会积弱积贫,毫无生机和希望。”因此,早在战国时期,“唯德治,否德乱”就已成为名君贤相的共识。胡总书记这些谆谆告诫,针贬时弊,一语中的,指明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为官做人之首要,齐家立业之根本,同时也告诉我们,常修为政之德是为官的基础,是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古人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注重修养,道德高尚,如磁石、如号角、如清风,就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党员干部道德败坏,不仅难以服众,还会败坏党的声誉,带坏社会风气。对于为政者来说,德为权之灵魂,权为德之体现。以德行权为民之大幸,无德弄权必然导致腐败。良好的“官德”修养,是党员干部谋事成事的基础。为政必修德,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为官者都普遍强调并身体力行的必修之课、必用之功、必行之道。党员干部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和表率地位,自身道德修养十分重要,甚至比才干重要得多。自古以来,为政者大多看重道德力量,讲究以德服人。“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他们十分注重“官德”修养。如东汉杨震的“四知”,宋代子罕的“不贪为宝”,于谦的“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至今还闪耀着官德光辉,为从政者学习的榜样。所以,“德高”才能“望重”。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公而忘私,无私无畏,舍己为人,自然得到下属的信任爱戴。周恩来同志就是这样的人。他对党,对人民无比忠诚,满腔热情,对待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的尊重,在全世界人中享有较高的威望,甚至使敌人也不得不从心里佩服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德高望重的领导者,怎么能没有强大的影响力?孔子说的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官德”修养,是党员干部谋事成事的基础。党员干部本事再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官德”作保障,就难以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难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甚至本事越大对党和人民利益的损害越大。
以德行权为民之大幸,无德弄权必然导致腐败。人生之四季,从来鬼魅多多,诱惑多多。在商潮滚滚,物欲横流的今天,眩目的金钱,妩媚的女色,迷人的权力,奢靡的享受,都是一种诱惑。特别是那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当其权力或影响足以凭一纸批文或一声招呼即可轻而易举获得数量可观的酬金时,贪欲膨胀很容易导致心智迷乱,唾手可得的机会就十分容易成为危险的陷阱,轻者蒙人生污迹之羞,重者遭身败名裂之辱。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党员干部能牢记党的宗旨,恪守为官之德,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走在了全社会前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曾读到一句警言:“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在天上翱翔。”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一旦被金钱、名利、私情所累,心中便装不下人民利益,理想信念便会蜕化变质。所以,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常怀敬畏之心,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策,常兴利民之举,把权力用在维护群众利益上,落实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中,自觉抵制“私欲”膨胀,摒弃“利欲”攀比,战胜“物欲”诱惑,把廉洁从政视为“仁者之德,为官之宝,从政之本”,克己奉公,持正守白,把为官的根基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
常怀敬畏之心才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只有夯实了内心贪念的“堤坝”,才能真正做到俯仰无愧,堂堂正正。一个人要求名求利,立功立德,必须首先要从不求名利做起,不能自持有德,假如处处表现自己的有德,惟恐失去自己的“善”名,那实则就已失去了德、名,正所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上德不德,中是以有德,不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人要想得到什么,就应该先给予别人,帮助别人,使“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生)由取之,害于性(生)则舍之。”这就是道家提倡的“全生葆真”之道。
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增强一个人的责任心。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会对党和国家、对社会负责。过头的话不说,离谱的事不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谨慎用权尤为重要。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利党利民利国;用不好误党误国误己。如果把权力当作个人、家庭和小集团牟取利益的工具,就必然导致私欲膨胀。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摆正公仆位置,又要摆正权责关系,在职务面前要勤思义务,在权力面前多想责任,这样才能做到谨慎用权。
常怀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诚实。诚实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为官的基本品德,更是党性的基本要求。古代就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说法。诚实表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是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缺少诚实,就会说假话,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虚假政绩,对下愚弄百姓,对上欺骗组织。领导干部要诚实为官,首先要对党忠诚,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话、做事不欺不瞒。其二要正确对待名、权、位,保持平常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工作。其三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不贪功绩、不图虚名,立足本地实情,多办利长远、惠群众的事,在科学发展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常怀敬畏之心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作风。做人务求平和、坦荡、无私,做事务求周密、细致、务实,做官务求冷静、爱民、勤政,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敏于事而慎于言。用党纪国法来要求、约束自己,不能违背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又要经常以别人的教训来告诫自己。这就要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微慎欲慎独慎权,不向组织要官要权,不与人民争名争利,真正做到有骨气而无傲气,有正气而无霸气,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以廉树威,以公生明。
总之,修德以养廉,存畏以防贪。为官者要把“修德”放在首位,常怀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加强党性修养,以清醒的心智,恬淡的心态,心系群众,淡泊名利,迈着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的风尘,才能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作者系婺城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crack
理论 | 关注·资讯 |
修德以养廉 存畏以防贪 | 500棵古树村口招手 飞瀑清泉高山迎宾 |
宣传思想干部要做热爱学习的楷模 | 图片 |
如何做大做强婺城旅游产业? | |
政府应远离“公司化”思维 | |
中国社会结构与三农问题 | |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