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23日 星期五
朗读

做好农房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 陈昌华
自2009年8月农房监管权移交双龙行政执法分局以来,农房监管已成为双龙分局日常执法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新建管理机制尚处在磨合期,农民建房的迫切需要与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农村违法建房情况仍不容乐观。再加上双龙分局辖区范围的特殊性,要在景区创立出一套行之有效、标本兼治的农房建设监管模式实非易事。如何规范引导村民住宅依法建设,更好更有效地加强农房监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半年多的实践与以往在乡镇主管农房建设的经验,谈点粗浅看法。
当前违法建房存在原因分析
农村违法建房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监管机制还不完善、责任没有落实,规划、国土部门执法力量配备不足,加上辖区范围过大,监管鞭长莫及。二是农户对规划、国土部门多年严控不批屋基积怨较深,不满情绪较浓,加上部分农户因子女成家对住房实际的迫切需求,造成违法建房频发。三是部分农户法制观念淡薄,受经济利益驱使,盲目攀比跟风,导致违法建房在某村某地愈演愈烈。尽管市政府在2004年行政执法局成立之始,便对农房建设进行过全面整治,但由于情况复杂,实际执行到位难度很大,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加强农房监管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农房监管机制建设,建立三项制度
1.农房管理档案制。建立农房管理档案是整个农房监管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档案应当包括:⑴区域规划图、规划要求标准及其规划限制。⑵村庄规划图和相关农村建房的乡、村规民约。⑶原有村庄农房的档案,还要了解清楚所管辖村庄现有人数、户数、建筑总面积、农户拥有建筑及占地面积数。⑷在卫星遥感图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区域管理档案,进而在全面分析后形成预测档案,内容可为这几项:a.住房困难户、待建户;b.老房需拆建移建户;c.分家新建户;d.临时建设农业生产和商贸用房户;x.容易或可能造成违法建房户。
2.农房监管动态责任制。一是定岗定责,考核到队、责任到人。市局按分局区域、分局按中队、中队到队员,建立农房监管考核责任制,分局对中队划定明确管理区域,中队将村、居民明确到队员,责任清楚、奖惩分明,考核内容为:⑴建立农房管理档案情况;⑵动态监管制度及详细监管记录情况;⑶信息联动功能效果。考核办法为:当年、季、月全面考核与农房监管单项抽查相结合;个案与全面、实地与资料检查相结合;领导检查、考核组检查与举报投诉相结合。二是动态监管,全程跟踪。建立农房监管动态跟踪管理制度,对新审批建设的农房从放样开始全程参与,做到放样、基础、每层穿梁浇注、房屋结顶、验收到场,执法队员必须严格按照审批图纸监管,并建好全程跟踪监管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3.农村建房监管联动制。首先,农房监管不同于产品质检,只关注经最后一道工序出来的产品质检是否合格,农房监管如果到最后验收才来检查违法与否,将会对农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对社会也将造成恶劣的影响,而且也会给执法工作造成极大的被动。因此,农房监管工作必须从源头管起,关注整个建设过程的始终。其次,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农房监管的责任主体作用。村居会干部行政上都归乡镇、街道管理,村民对于他们比较信任和服从,农房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也更多地由乡镇、村(居)干部先掌握,因此村、居二委会干部对农房监管的重视参与程度至关重要。同时在对违法建房的查处中,乡镇政府要负担起处理违法建设的领导责任,我们执法部门要主动与乡镇、村(居)委会共同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再者,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沟通,合作联动,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规划、国土等部门在农房监管问题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审批情况的提供、建设各项标准的认定、违法人的处理等情况都需要通过这些部门才能获知。公安部门的支持是确保执法顺利的基础,农户建房是一种宿愿,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利益的驱使,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过激行为,所以必须由公安部门参与。法院是执法完成的保证,必须由它来认定行政执法的合法性。检察院则是监督执法是否公正,用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二)加强农房监管执法管理,落实三项基本功
1.“苦”字功。执法队员要下苦功夫学习,熟练掌握政策法规,尤其要吃透《城乡规划法》的法律条文,切实理解所有条款的真正含义并能熟练运用。同时,要彻底了解农房审批许可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审批操作的整个过程和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在日常监管中能为行政相对人解疑释惑。
2.“细”字功。执法队员要细致全面地做好资料搜集工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仔细搜集自己管辖区域内农房建设的相关资料,是打赢农房监管这场仗的基础条件。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搜集资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来了解,事先设计一份好的调查问卷,策略性地引导农户填写此问卷,既能有效降低农户的警戒心理,又能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总之,搜集资料越详尽细致,工作起来越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3.“勤”字功。执法队员要勤跑腿,熟悉辖区内的“人头”,要熟悉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土、规划、公安、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要熟悉村两委、居委会干部;要熟悉村居委会重点关注和掌握的人员,主要是想要建房的人员和在村民居民中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的人员;要熟悉自己选择的联络信息人员也可称之为“线人”。执法人员要通过勤勤恳恳地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作者系金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双龙风景区分局局长)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