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朗读

“个协杯——创业自强奖”候选人事迹简介


    1、戴美英,女,1963年出生,金华越尔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创办历尽艰辛,从一个名不经传的企业,发展成了年销售额达1.3亿元、年纳税超200万元的企业。戴美英在注重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她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学习、培训和生活,职工与董事长之间就像亲人一样,企业有很强的凝聚力。公司多次荣获“质量优胜先进企业”、“十佳生产示范基地”、区“重点骨干企业”、市“文明单位”等先进称号。戴美英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慷慨出资资助敬老院、学校及困难群众,支持社会联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她本人先后被推选为婺城区政协委员,婺城区劳动模范,市来料加工“诚信带头人”,婺城区第二届创业企业家。

    2、倪竹明,男,1954年出生,乾西乡联合社区人。2007年5月担任乾西香葱专业合作社社长,带领社员多次跑杭州、温州等地,解决销售问题。建立金华市乾西香葱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2007年香葱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2008年在生产基地搭建蔬菜大棚50亩左右,年销售额1200多万元,给群众铺设了致富的大道,被婺城区农林局授予“二星级专业合作社”。2009年4月被省科协推选参加中国(国际)寿光第十一届蔬菜科技博览会,并获得优秀奖荣誉。2009年6月又被金华市农业局评定为“金华市乾西香葱蔬菜特色基地”。

    3、范兆明,男,1962年出生,浙江双溪印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印刷事业上,从1984年至今,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公司业绩逐年发展壮大。公司在他的经营下,不断更新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技改,在同行中居领先地位。在抓企业经营的同时,他十分注重企业党支部和工会建设,重视发挥党组织、工会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全体员工的利益。公司自创办至今从来不拖欠员工的工资,及时帮助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曾被市总工会定点为“三级联创”市级基层模范工会。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婺城区劳模,婺城区第七届人大代表。

    4、徐巧琴,女,1963年出生,长山乡石道畈村人,婺城区妇女代表。来料加工经纪人,自家由原来脚踏缝纫机发展到崭新的电动平车机,原来2间小房,现已新建5间宽敞明亮厂房,原先8名职工,发展到现在有35余名,人均每月加工费800—1500元左右。2003年被评为婺城区十佳加工能手,2006年被评为乡来料加工经纪能人、示范经纪人。2007年被评为优秀经纪人。她为改善石道畈村许多家庭妇女不良生活习惯、增加家庭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5、陈云英,女,1962年出生,城北街道军民社区第四党支部书记,金华地区莱特妮丝品牌内衣总代理。2000年单位解散下岗,下岗后历经艰辛,四处找工作,曾在化妆品店里做过业务员,搞过化妆品代理。2005年,她第一次涉足内衣产品,并在市区开起了一家内衣店,自己兼做业务员。她创业自强,2007年成功拿到金华地区莱特妮丝品牌内衣的代理权,成立了金华依莱特服饰有限公司。而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她就自己拥有了2家莱特妮丝直营店,管理了在金华、义乌、兰溪、永康等地7家莱特妮丝专卖店。今年她的公司被深圳市莱特妮丝服饰有限总公司评为最佳渠道优化奖,最佳地级贡献奖。

    6、齐建设,男,1953年出生,金华市金莲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2年任金莲公司前身——金华市副食品厂厂长。当时该厂是资不抵债的老大难企业,通过艰苦努力,他让企业走出困境。1993年被婺城区政府评为“优秀厂长”。2000年,通过改制,企业完全走向市场,走向民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开发新产品,大力拓展市场,全面更换老设备,短短几年,企业的经济状况发生根本变化,产品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的金莲公司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解决了数十名职工(大部分是50岁左右老工人)的就业问题。齐建设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2009年,齐建设本人及金莲实业有限公司代表国内数十家企业参与起草制定“GB/T藕粉国家标准” 成为“GB/T藕粉国家标准”起草制定人之一。

    7、叶旭英,女,1976年出生,安地镇安地村人。1990年起白手起家,协助丈夫在本村经营木柄加工厂,2003年开始做起串珠、剪花边来料加工生意。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发展固定加工场所10余个,加工人员最多达300余名,业务来源也从原来的一两个发展到现在的十多个,年发放加工费达到70余万元,使附近乡镇、村200多名妇女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改善了她们的家庭生活。叶旭英平时关爱困难、残疾妇女和孤寡老人,为镇上的妇女姐妹们做了很多的实事,得到邻里乡亲的一致好评。

    8、何志新,男,1962年出生,现任金华市华峰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自1992年创办该公司以来,凭着一股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和艰苦创业,他将原固定资产几十万元的小企业经营成一个拥有总资产上千万元,年创税利几百万元的初具规模的现代民营企业。现有企业职工120人左右,年发工资总额200万元左右,为当地解决农民就业难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企业主要产品“华峰”牌各类女、童雨鞋已远销欧美和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深受外商的好评。何志新不忘回报社会,在周边村庄进行村庄整治、康庄工程、水利建设等新农村建设时,他多次积极捐助,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9、 陈建军,男,1967年出生,蒋堂镇黄碧垄村人。自1994年承包36亩农田开始,承包面积逐年扩大,种植粮食、无公害蔬菜,成为全区种粮规模最大的种粮大户。他积极引进新品种,刻苦钻研种粮技术,调整种植模式,发展高效农业。农用科技的推广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带动了周边群众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树立了榜样。2004年,陈建军荣获区粮食高产竞赛一等奖、浙江省优秀种粮大户的称号。2005年3月,受到省长吕祖善的接见,并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2007年,被选为婺城区政协委员。2007年,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10、包金龙,男,1964年出生,金华市金龙水电设备厂厂长。2004年到琅琊镇创办企业,走上了自立自强的创业之路。目前,企业在小水电行业享有较好声誉,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企业现已生产斜击、冲击、轴流、混流、贯流式水轮机五大系列,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产品受到用户普遍好评。企业产品正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外市场,吸引了不少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外客商的眼球。他热心公益事业,2009年为镇饮用水工程改造安装捐助1万元。他多次捐资助教,被琅琊镇中心小学授予“爱心大使”,被驻军某部授予拥军锦旗。2008年荣获婺城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企业工会被市总工会评为“市级示范工会”。

    11、潘庆军,男,1973年出生,现任罗埠镇东潘村村主任,兼任金华市红流溪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事渔业养殖行业已有八年,积累了一定的养殖技术。2008年9月,本着“服务渔业养殖,带动村民致富”的原则,在罗埠镇成立了金华市红流溪渔业专业合作社。主要开展鱼病防治、珍珠鱼类养殖及渔业饲料经营等业务。由于减少了经销商的这一环节,每年至少可以为村民节省70万元的饲料成本。如今,合作社业务已经拓展到周边的汤溪、洋埠、兰溪等地区,带动了近百户村民从事渔业养殖并取得可观的收益,成为服务渔业养殖,带动村民致富的领头人。

    12、张建连,男,1971年出生,莘畈乡井下村村主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清风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在创办公司之初就牵挂家乡经济的发展,当选为村主任之后,结合井下村的实际,探索许多让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开展梅花鹿的养殖,如今梅花鹿产业已成为井下的支柱产业之一;积极发展白茶种植产业,发动井下村民积极种植白茶,三年后产生经济效益预计每亩在5000元左右;以“清风寨”品牌为依托,扩大莘畈土鸡知名度,调动了农民养殖土鸡的积极性。目前,张建连正在寻求如何做大做强莘畈特产的品牌,推广莘畈特产,带领群众致富。

    13、周月芳,女,1969年出生,白龙桥镇择住邻村来料加工经纪人。2004年曾被评为婺城区十佳诚信经纪人,2007年被评为金华市“山海协作工程”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周月芳作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赢得客商和加工人员的信任。经过十年的发展,她的来料加工业务已覆盖到周围十几个村庄,带动近500名妇女就业,产品涉及假发、头套、发圈、头花等10多个品种。如今的周月芳不满足于单纯来料生产,还依托义乌市场的优势,在国际商贸城租了一个摊位,一边接单,一边销售自己生产加工的假发产品,今年发放加工费300多万元。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