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长生杯——爱心慈善奖”候选人事迹简介
1、章静钢,男,1963 年出生,仙源山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公司董事长。他创业有成,但不忘回报社会。章静钢十分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次捐资助学,2007年起每年拿出1万元,在安地初中设立了“仙源山”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莘莘学子;对安地初中的特困生另外给予特殊的帮助;他热心公益,投入20万元帮助南郭村民从高山上接来纯净的山脉水,使20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能用上自来水;每逢春节,对村里60岁以上的村民都要带上礼物登门慰问。
2、 陈 新,女,1930年出生,汤溪镇中心小学退休老师。1992年至今一直热心为退休教协、关工委老年大学做工作。热心扶贫助困等公益活动:1963年起自办理发工具,在厚大乡小等小学,课余为几百学生义务理发13年;一女生家里无铺盖,陈新与她同睡两年毕业为止;一学生参军,她帮其父母写信直至退伍;课余给学生补课,假日组织文学小组等,从未收过一分钱;向九峰山、烈士墓、城隍庙、小学基金会、老年大学、火灾车祸受灾户,洪灾地震等爱心捐献约4200多元;十余年来资助数家因病因灾的农村贫困亲友近三万元。2000年被省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2009年被区关工委评为关爱青少年“十个一”活动先进个人。
3、戴宝禄,男,1933年出生,城中街道府上街社区居民。退休后不退责,时刻把别人冷暖记在心中。邻里之间有了矛盾纠纷他会主动去调解;空巢和残疾人家庭他会去关心;社区开展爱心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如2007年社区党委开展“日积一分钱,为困难群体献爱心”活动,他第一个把“爱心储蓄罐”领走,并捐出一个月的工资;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5月14日即主动到社区捐款500元;当上级通知为灾区交纳特殊党费,他又交了500元;知道社区有几名年老体弱无人照顾时,他又拿出1000元由社区负责请家政人员为他们提供服务;他热心公益事业,主动为社区部分下岗工人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治安巡逻活动。他的爱心受到群众的好评,被群众誉为“爱心老人”。
4、张乾坤,男,1948年出生,城西街道河盘桥社区人,社区爱心支部的支部书记。退休后积极参加社区建设,一直以助人为快乐之本,积极帮助他人;2008年抗震救灾带头捐款,号召支部其它党员为灾区捐款;无论是社区的义务劳动还是宣传党的政策或是帮助困难家庭,他都义不容辞,始终走在前列;坚持每月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为社区困难户送生活费。多次荣获城西街道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姜宝钗,女,1954年出生,竹马乡向家源村人,高峰集团公司副总。她在家庭中孝敬长辈,关怀晚辈,家庭关系和谐融洽;与丈夫携手勤劳致富,创办水泥厂,带动全村脱贫致富,使向家源这个以往金华有名的穷村大变样;非常热心慈善公益事业,逢年过节总要带上礼品、慰问品去看望本村及镇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多年来在自己的企业里安排了90多名残疾员工,让这些残疾人能够自食其力;大力支持镇村文化事业;捐助长山乡黄岭脚村修筑致富路,资助山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与武义山区失学儿童结对子,资助其重新上学;在去年四川大地震时主动带头发动公司全体员工捐款、捐物;累计捐献钱物达100余万元。
6、吴建双,男,1960年出生,双香伟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以来关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连续六年为婺城区孤陋老人(婺城区4个敬老院)、福利院(智残、体残儿童)送牛奶,每年1300箱左右,累计近8000箱,价值15万元左右;给企业所在地70岁以上老人送牛奶1500余箱,价值近3万元;连续几年送戏下乡11个村,耗资近8万元,与附近驻军共建结对,买冰箱送空调,为退伍军人购箱包等。2004年被金华市委、市政府评为首届先进社会主义建设者,2008年被金华市委、市政府、金华军分区授予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7、王伟民,男,1967年出生,琅琊镇琅琊滕村村主任,恒泰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幼年父亲早逝,常得乡邻关照,懂得知恩图报,关爱他人。公司招收员工时对就业困难的人员优先录用,对公司职工亲如兄弟姐妹,有困难及时帮助,每月定期发放职工工资,,同时最大努力搞好职工福利待遇。积极加入“光彩事业”,每年重阳节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慰问品;琅琊镇自来水安装工程,马上捐款1万元;四川大地震后立即行动,向灾区捐款1.2万元;多次出资捐助琅琊中学和镇小学,获“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
8、胡金泽,男,1962年出生,金华市金丽达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热心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曾为96164部队军队共建捐助款12万元,为洋埠镇让宅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康庄路、桥梁建设等捐助31万元,捐助贫困大学生3万元,为公司职工子女中、高考上线学子发放奖学金6.6万元,为洋埠镇胡前小学校舍翻修捐助2万元,为罗埠镇康庄路公路架桥捐助10万元,为镇义务消防队出资1万元,赞助紧系开发区6万元,为婺城区草根奖赞助0.5万元,金华市关爱基金0.5万元,为附近等9个村6000余名村民出资农村医疗保险12万余元,共捐款140万余元,平时对公司员工扶贫帮困、资助孤寡老人也有一定的帮助。公司坚持“人性化管理”“人品制造精品”的管理理念。
9、梅先鸣,男,1957年出生,城北街道祝丰亭社区人,省第三地质大队办公室主任。他热心参与本社区的创卫工作、老龄工作、文化体育工作等各项公益性活动,支持社区党报征订工作;热心组织重阳节活动、为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积极参加社会组织的“阳光翅膀,关爱单亲”等扶贫助困的公益性活动。
10、胡永余,男,1959年出生,金华双冠定时器厂厂长、浙江汤溪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为支援家乡的经济建设,1997年他将杭州西湖定时器厂搬迁至洋埠镇,现有职工900余人。2002年出资收购浙江汤溪工具厂,现有职工1000余人。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各项事业,每年都为洋埠镇的康庄工程建设、村庄整治和学校建设等公益事业捐款10万元以上,坚持依法纳税,讲究社会公德,乐于助人,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解决劳动力就业和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1、黄卫有,男,1933年出生,乾西乡杨石村委会主任。热心参与助老公益活动,2008年春节期间慰问全村老人,赠送物品价值一万余元。2009年慰问全村老人,捐赠达到两万余元;十分关心祖国的下一代;经常参加民政部门组织的捐资助学、希望工程等活动,每次捐款200至1000元不等,2009年将1000元现金捐助给一名全身大面积烧伤儿童;热衷于公益事业,为本村路灯亮化个人出资一万余元;汶川地震期间,捐款4000余元。
12、陆月林,女,1921年出生,城东街道塔下寺社区人,金华卫校退休。经常去市福利院和老年康复中心,协助护理人员做好技术工作,与老人们拉家常,鼓励他们战胜病魔。1998年,她组织成立护理支援服务队,服务偏瘫病人,免费进行护理指导。经常帮助一些老弱病残的邻居,义务培养护理专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