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06日 星期三
朗读

“乌引”:西水东调滋润婺城20万亩农田
远水也能解近渴 旱地终于变良田
本报讯(记者 陈汝平 戴建东)连日来,罗埠镇山下陈村、琅琊镇泉口村等乌溪江引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当中。“乌引”工程管理处负责人王国庆说,我们要抢在5月底前完成施工建设,确保今年能灌溉下游5万多亩农田,使“乌引”工程真正实现“远水解近渴”的目标。
据介绍,历经多年的“乌引”节水续建配套项目正积极改善婺城区20多万亩农田的水利灌溉条件,有效推进了沿线村庄的新农村建设步伐。
“乌引”工程是我省实现“西水东调”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总长80公里,其中金华境内干渠长24公里。为适应灌区生产生活用水的持续增长,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灌区内水利设施陈旧落后的现状,乌引灌区于1999年就开始进行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四期18条渠道75公里的防渗衬砌,渠系配套建筑物及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投入建设资金6730余万元。目前正在实施的第五期项目建设,包括西溪干渠、乌炭堰进水渠等渠道防渗衬砌24.1公里,以及横路溪、桐溪治理长2.1公里,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第五期配套设施工程计划到明年底前全面完工。
“乌引”节水配套项目实施后,改变了经往灌区渠系塌方、渗漏等落后面貌,渠道经过拓宽加深改造,过水断面达到了设计要求。原莘畈水库东干渠因设施落后,从莘畈水库放水到汤溪镇东夏村需20多小时,且水流小而缓,经过改造后,灌水时间缩短到12小时,过水能力也达到1.5个流量。
蒋堂镇莲塘、泽口等村,由于地处金兰水库灌区水尾巴,用水紧张成了两村长期以来的通病,在民间素有“晒死莲塘泽口”之说。自“乌引”渠系配套设施建设以来,“乌引”建设指挥部对大殿铺干渠及莲塘干渠进行了改造,彻底改变了这些村以往“靠天吃饭”的状况。洋埠镇东十村处在莘畈水库灌区水尾巴,过去渠道弯曲,不仅流水不畅,而且因渠道渗漏严重,抗旱排涝能力十分有限。“乌引”渠系配套建设工程上马后,该村的渠道得到了整修,原先800多米长的干渠缩短为400米,这不仅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也畅通了排水能力。以前为了抗旱,东十村每年要花费1万多元,现在该村再也不受干旱之苦了。
“乌引”工程续建配套工程通过拓宽改造,实现了“乌引”主干渠与灌区渠系相衔接,使乌溪江水能够自流灌溉到婺城区范围内的20余万亩农田里,特别是厚大溪、莘畈溪堰坝建成和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引水量7500万立方,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今,项目区内的种植面积得到有效增加,产业结构也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果蔬、水产等多样化转变,乌引灌区的经济得到稳健有序的发展。
crack
| 要闻 | 综合新闻 |
| 理论与学习 | 理论与学习 |
| 解放思想 紧抓机遇 加快推进我区项目建设 | |
| 图片 | |
| 掀起全民创业浪潮 推动婺城繁荣发展 | |
| 树立“五个观念” 坚持科学理财 |
| 社会纵横 | |
| 社区探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 |
| 警惕:“便宜货”不便宜 | |
| 金华酥饼又添名牌 | |
| 大家一起来帮助兵兵渡过难关 | |
| 环保课堂进社区 | |
| 有趣新鲜感人事 | |
| 湖田村文艺队激发农民文化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