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钱春弟:移民遂了开店梦
九峰水库移民安置区传出喜讯——
鞭炮声声,如同过年。6月8日对九峰水库移民安置区的村民钱春弟来说,是个喜庆的日子。这一天,她的来料加工点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正式开张了。
钱春弟原是岭上乡邵家源村的村民,27年的裁缝工作使她练就了一手熟练的裁缝技术。她在村里开了一家裁缝店,帮村民做成衣,有时,也从汤溪的裁缝店里接一些成衣加工的活来做。但是,一年忙到头,也只能挣到四五千元。
由于九峰水库建设工程启动,2007年,钱春弟一家搬到了九峰水库汤溪移民安置区,成了移民新村中最早落户的村民之一。看着一起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妇女姐妹们有不少闲在家里,想工作又怕不能兼顾家庭,钱春弟就寻思着能不能办个来料加工点,让自己赚点钱,也能帮助不少姐妹。然而,这小小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虽然都是缝纫活,但来料加工用的电动缝纫机从来没用过,也不知道哪里有培训。”钱春弟说,其实最大的难题还是不知道哪里有业务可以揽。
“多亏了区里组织的移民就业技能培训,把我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4月1日,钱春弟参加了缝纫车工的培训。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她已经能熟练掌握电动缝纫机的使用技能。在培训期间,她和姐妹们参观了洋埠越尔公司和乾西信华鞋业。当这两家企业的老总得知钱春弟有开办来料加工点的意愿时,当即表示愿意提供设备和业务,让移民村的妇女姐妹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开张当天,钱春弟特地买了鞭炮,还在门口挂上了“感谢政府搭平台、为民培训就业来”的一副新对联。现在,钱春弟的来料加工点已有20台缝纫机车,有16名经过培训的妇女姐妹在她这里实现就业。尽管是开张第一天,记者就已看到许多妇女们忙着加工一批枕头套,加工车间里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正在做工的村民周爱球告诉记者,现在她们每天从事鞋包、服装等加工工作,每月可为家庭增加收入1200-1500元,来料加工不仅帮助她们赚到了钱,还能顾到家,真是“一举两得”。
(见习记者 胡文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