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一所用爱心打造的民办“名校”
本报记者 杨望德
被人们称之为“民办名校”的金华江南中学,这几年所取得的教学业绩,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交口称赞,金华各县、市、区乃至金华市外的学生家长,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就学,以便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有用的人才。江南中学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吸引各地学子的呢?记者通过采访调查发现,这里有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这里的校园充满爱心。在这里,关爱,使学生有一个如沐春风的学习环境;师爱,叩开了每一位学生的智慧大门,爱的海洋,成为学生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
充满爱心激励的校园文化
在江南中学的校园里,到处都流淌着爱的暖流。学校办学十年来,一直以爱的教育为特色,贯彻“教育、引导、关爱”的教育理念,从教室到宿舍,从教学到生活,从学习到成长,学校以爱的阳光普照激励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爱是一种力量,一种传递。由师生之间的爱,传递成同学之间的爱,由此进一步传递成对父母的爱,对社会的爱。在这爱的海洋里,其核心是师爱。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江南中学老师总是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唤醒学生的爱心。对此,方小敏老师有深刻的体会。有一次方老师给班里同月生的四个同学过集体生日。当她手捧四个生日蛋糕走进教室,本来安静的教室沸腾了,学生们欢呼雀跃。当方老师报出4个同学的出生年月时,“寿星”们感动得哭了。有一年圣诞节,方老师早早地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圣诞卡,每张贺卡上都有针对性地写上了祝福与寄语。圣诞节一大早,方老师把贺卡偷偷地塞入学生的课桌里。当学生们打开抽屉看到贺卡时,无不欣喜欲狂。贺卡寄语里的那一份真诚,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学生,从而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有一个同学说:“这份礼物对我太有特殊意义了,我一定会好好珍藏。”有一次开家长会,恰逢母亲节,方老师让每一个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家长会上,当父母拆开信封,品读子女的心里话,都非常感动,为孩子能理解自己的苦心而无比欣慰。接着,方老师又拿出心形贺卡,让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写上寄语。每位家长都非常认真地写上了对孩子期盼的心里话。结果这次活动效果非常好,好多学生和家长都说,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一次真正的心灵交流。
江南中学学生中有一部分后进生,有的是中考没考好,学习信心不足,有的行为习惯不好,自暴自弃。对于这些学生,老师们总是倾注更多的关爱,去叩启他们封闭的心灵,用宽容与理解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用爱心唤起他们人生信念。张老师当班主任的班里,有一个从外校转入的学生小吴,刚报到的那天,张老师就发现他情绪非常低落,精神萎靡不振,上课经常睡觉,作业经常不做。张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到了小吴的心结,花精力给他更多的关爱,为他准备课本,帮他制订学习计划,一次又一次地跟他促膝谈心,有时放学还陪同他回家,一路谈心,到他家里同家长一起跟他沟通。经过这些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小吴逐渐有了转变,各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习成绩进步很快,第二个学期,还担任班级纪律委员,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班级纪律比过去好了,班级成绩也提高了。小许是章老师班里的女生,刚来时性格特别孤僻,没有同伴,从不跟同学老师讲话,找她谈话也沉默不言。于是章老师通过周记与她“笔谈”。通过笔谈,小许终于向老师敞开了心扉。为了让小许开朗起来,章老师利用班上成绩好差结对活动,特意安排活泼开朗的小张跟她结对,安排她同桌。一段时间后,小许已能跟小张有说有笑了,在其他同学面前也不再是一脸孤独和惆怅。心情变得开朗后,学习成绩也上去了,三年后,她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在江南中学,有人生病,老师同学都会关心探望,谁有困难,大家都会施以援手。2006年,王沈阳同学患白血病,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原准备暑假旅游的20万元经费以及募捐的2万多元,全部捐给王沈阳。学校建有学生助贫基金,由教职员工捐款,资助贫困学生。今年学校又推出一项帮扶结对的新举措:教师与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结对,每月资助200元,第一批15对帮扶结对已经启动。
点亮人性光辉的因材施教
苏格拉底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江南中学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教育,重在提高。在采访中,校长朱华先生对记者说,不同的教育理念体现不同的教育效果。教育没有固定模式,适合你面对的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尊重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是人本管理的根本。在江南中学,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知识基础参差不齐,性格习惯多种多样,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几个例子比较典型的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小范是刘华老师班里的学生,性格倔强,非常调皮,上课不认真听,还骚扰人家,不交作业,中午买饭不排队,我行我素。通过家访,刘老师了解到,小范父母离异,父亲生意亏本,曾休学三年,是他姑姑送他来江南中学读书的。但由于休学三年中整天沉醉于电脑游戏,他对学习已失去兴趣。经过细致观察,刘老师发现,小范虽不肯读书但很聪明,虽迷恋网游但懂电脑。对于这样的学生,转化工作从哪里入手呢?刘老师觉得,首先要让他恢复自信心。于是刘老师找到小范说,听说你很懂电脑,请你给老师帮个忙,做个课件。说起电脑,小范兴趣盎然,马上跟着到了办公室,操起鼠标,教老师该怎么做。刘老师趁机跟他谈起心来,这一谈就是40分钟。这次谈话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小范有了明显改变。几天后,刘老师又找他谈,决定让他当班干部。小范开始很惊讶,继而又说,谢谢老师信任,看我的!由于刘老师方法得当,小范进步很快,那个学期期末考试小范成绩排到了年级第9名。
高二文科班抽完签,几个老师都向吴伶俐老师“恭喜”抽到了小王,那可是个有名的捣蛋鬼。小王仗着自己个头大,平时经常挥舞拳头,耀武扬威。上课与老师顶嘴,作业从来不交,学校规章制度似乎对他没有约束力,同学们都怕他。经过观察,吴老师发现,他虽然缺点多,但也是个要面子的人。如果让他管点事,估计能管好。此时,吴老师正为班级卫生委员一职费心思,这个职位最累最难管。吴老师决定让他当卫生委员。果然,找他一谈,他欣然同意。接着吴老师又同他谈一些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一下子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不负重托,认认真真地履行卫生委员职责,班里班外一片清爽。吴老师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他工作,下课后坐在他座位上,翻翻他课本,问问学习情况,每晚就寝前都到他寝室看看。同时,吴老师同任课老师商定,上课多向他提问题,让他觉得老师都喜欢他,平时多表扬,少批评。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奇迹出现了:小王不仅自己能遵守纪律,还会管不遵守纪律的同学,班级学习氛围大有好转,班级也被学校评为“优胜班级”。
小董是丰百和老师班上的学生。他在上初中时由于结交上品行不端的朋友,一步步走向了歧途,逃学、夜不归宿,成了家常便饭。初中毕业考入金华市某中学,但到校不到两个月, 因打架并和政教主任吵架被该校劝退。后转入外市县某中学,仍然一味逃课、逃学,与老师干架。父母把他送到徐向洋工作室,这是一所只改造不读书的学校。四个月后,又到本市某中学读书,可是仍无法跟老师共处,因此他竟离家出走,整天混在酒吧里,三个月后才回家。他父母慕名把他送到了江南中学借读。丰老师想,面对这样一个学生,采用一般方法肯定行不通,因为该用的方法,此前老师都用过了。丰老师决定采取“冷水”处理办法,因为在师生间互不熟悉的情况下,过多说教,反而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经同他父母协商,让小董走读,每天早操到校,晚自习下课后家长接回家。五个星期后,小董抽烟被抓,丰老师就事论事只对抽烟一事进行处理,只字不提之前的过错,小董口服心服。丰老师借机同他谈心,谈了几个小时,师生关系融洽了。此后小董改变了很多,后来虽有一些小错误,丰老师也仍然“冷处理”,不发火,不用言辞刺激他。后来小董进步很快,期中考试达到班级第四名。小董深有感触地对丰老师说,江南中学才是自己愿意学习的学校。
小叶从小由奶奶带大,在家里是个“小公主”,常跟父母吵架,家里根本管不住她。进江南中学读书后,上课常玩手机,自习课不看书,懒得做作业,以学钢琴为名,经常跟同桌的女伙伴在外玩耍甚至过夜。因为是女生,班主任胡慧君老师一味好言相劝,经常跟她谈心讲道理,但效果不明显。当面她表示不再重犯,转过身子又故伎重演。胡老师想来想去,觉得对小叶可能需要来一次“当头棒喝”的尖锐批评,让她好好触动一下。有一个周一,小叶晚自习课才到校,打电话问她父母说早上就出家门了。这说明她又在外面玩了一天。胡老师觉得该“棒喝”了。于是胡老师把小叶找来,提高嗓门说“你看看自己的成绩,在全班倒数第几名了!你以为自己了不得了,文化高了,不用学习了,你问一下你自己,你现在算什么,可以说什么都不是!”没想到这个一贯目中无人的小叶听了,眼泪哗哗往外流。看来是这次前所未有而隐含着关爱的尖锐批评强烈地触动了她心灵深处的某根弦。狠狠教训后,胡老师又慢慢开导她,跟她讲了很多女孩子自信自强的例子。此后小叶进步很快,一个学期后她的成绩跃居全班第三名。
千方百计地点亮每一个学生的人性光辉,使他们更好地成长,这是一种格外深沉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