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26日 星期五
朗读

强力推动资源 要素向农村配置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
“三农”投入要保量,更要稳步提高比例
文件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
文件提出,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多项良种补贴增加扩大
文件提出,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
支持符合条件涉农企业上市
文件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家电下乡限价大幅提高
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
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内需重大举措
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资料来源:2010年2月1日《浙江日报》
crack
要闻 | 发 布 |
婺城区拉开“送戏下乡”大幕 | 加快推进婺城崛起争先繁荣发展 |
婺城区着手部署甬绍金衢输油管线建设 | 加快推进婺城崛起争先繁荣发展(一) |
婺城区公路畅通安保工程投资翻番 | |
推进产业集聚 提升综合实力 | |
贯彻落实全区干部大会精神 推进婺城崛起争先繁荣发展 | |
加快建设现代化核心城区 | |
蒋堂镇:“五再”促发展 “三优”促和谐 | |
白龙桥镇:对照报告找差距 明确措施抓落实 | |
九峰水库改线公路建设紧锣密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