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婺城工业迎来阳春三月
危中寻机平稳发展 难中求进促进转型
本报讯(记者 胡甦窕)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而在新年的新气象中,经过了金融危机洗礼后的婺城工业经济,更是展现了自己强大的生命力。“新年上班第二天我们就组织了一次调查,婺城区60家强优重点骨干企业开工率达到了80%,很多企业甚至在春节期间都没有放假。”昨日,区经贸局局长郑松有告诉记者。
去年,婺城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24.6亿元,增长8.9%。园区经济实力增强,婺城新城区工业产值超百亿,金西开发区工业产值45.8亿元,6个乡镇工业功能区产值45.6亿元。规模工业发展壮大,规上企业达到309家,亿元企业25家,万里扬集团产值突破10亿元。主导产业加快成长,汽摩配产业规上产值增长45%。企业效益有所好转,规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2亿元,增长12.4%。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入22.1亿元,增长7.1%。企业技改扎实推进,30项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7亿元。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7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研发中心2家,新产品产值24.2亿元,增长23%。品牌战略稳步推进,创市级名牌10只、著名商标和知名商号16只。招商引资势头良好,新引进境外、区外投资项目65个,实际到位内资13.5亿元、外资3022万美元。外贸出口逐步回暖,实现外贸出口交货值47.8亿元,自营出口4.3亿美元。
危中寻机寻发展,难中求进促进转型,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婺城区始终坚持了这个理念,整合多方力量,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努力破解工业经济发展瓶颈,充分挖掘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实现了从严重下滑到企稳回升的转变,并在危机之后,及早的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面对危机,谁都不是旁观者!正是有了这个思想,婺城区整合利用多方资源,上下一心,共同为保持经济平稳而奋斗。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婺城区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区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开展了以“千名干部下企业、千方百计解难题”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梳理出81件重点难题,并联系有关部门,面对面帮助企业破解难题。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区政府还积极发挥作用,举行多次银企洽谈会,为企业和银行之间牵线搭桥,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进企业发展。
政府的支持是坚强的后盾,保证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才是企业渡过危机的关键。婺城区企业以危为机,抓住金融危机的倒逼机会提升自己,促进了婺城经济的增长。信阳实业是一个生产的农夫车和沙滩车的纯出口的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企业开始在确保主要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夯实了自己的基础,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扩大了销售。
然而,在危机面前,婺城区将发展的目光投向更远。“解决金融危机,不仅仅只是要救一时之急,更要从长远出发,把解决难题和促进转型升级紧紧结合起来。”婺城区分管工业经济的副区长诸晓东这样表示。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婺城区创新招商理念,优化招商举措,加大招商力度,引进那些科技水平高、环境污染少、产业结构好的优势项目。同时,区经贸局通过举办各种外贸业务培训班,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和国内展会等,大力创造开拓新兴市场的条件。
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婺城区十分重视产品研发、技改项目等,并在这些方面不遗余力。在去年第10届工科会上,婺城区科技合作项目再结硕果,共签约科技合作项目19项(其中会上签约8项),比上年增长35.7%,合同标的共计1.5亿元,创历届新高。婺城区举办的电子信息专场科技对接活动成效显著。
浙江高峰集团负责人潘刚表示,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打造品牌产品至关重要。自成立以来,高峰集团就与浙江工业大学等国内研发机构合作,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正因为如此,高峰集团才能在金融危机中,不被“寒冬”击垮,反而将其转化为成长机遇,实现了企业新的发展。
crack
文化 | 关 注 |
张志和茶叶换民歌 | 一枝山茶嫁春风 |
坐唱班里看大戏 | 图片 |
相关知识链接 | |
塔石乡“祝裕隆”杯摄影比赛启事 | |
唐氏家谱中严蕊的四首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