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朗读

中国新入选“非遗”22个项目4个与浙江有关
记者昨日了解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最初是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今年由于改变了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的限制,所以中国有大批项目入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制度进行修改后,今年中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达到22个,加上往年的4个,总数猛增至26个。
中国22个新入选项目中,与浙江有关的有4个,分别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剪纸、浙江龙泉青瓷和篆刻。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由浙江、江苏、四川等3省作为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保护地,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为项目,由中国丝绸博物馆提请申报。浙江的申报地包括杭嘉湖地区。
剪纸项目中包括浙江的细纹刻纸。浙江剪纸历来自成一派,乐清的细纹刻纸,以“刻”代“剪”,以细著称,艺人们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40根细纹线条,技艺高超的艺人甚至能刻六七十根,故名“细纹刻纸”。细纹刻纸最早是与南宋“龙船灯”相辅而生的,这些刻纸装饰在龙船灯上,人们常以此来祈愿驱凶纳吉,富贵平安。
浙江龙泉青瓷,是这次浙江入选4项目中唯一独立项目。龙泉瓷创烧于五代,宋室南迁后至南宋中晚期,龙泉窑达到鼎盛。当时地处浙西南山区的龙泉,因为有着丰富的瓷土和燃料,又有北方大批窑工“随驾南来”,其制作技艺大进,其烧造历史之长、生产规模之大,为中国陶瓷史上少有,尤以独创的粉青和梅子青釉色著称。
篆刻项目中,西泠印社为此次入选项目的主要申报单位之一,与中国篆刻艺术院联合提请申报。 (浙江在线)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