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当基层政府面对艰巨攻坚任务时
———浙江金华“九峰水库”移民拆迁实践的启示
□ 新华社记者 谢云挺
新华社杭州电 浙江省重点工程———金华市婺城区的九峰水库建设工程移民拆迁历经8年波折,最后仅在短短4个多月全面完成。政府要想干成一件大事,在遭遇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的时候,如何完成攻坚任务,婺城区九峰水库移民拆迁的成功范例给我们的基层政府和党员干部提供了诸多启示。
九峰水库建设项目位于金华婺城区境内,钱塘江上游衢江支流厚大溪上。总库容9805万方,大坝高67.5米,坝顶高程149.5米,淹没线高程144.5米。水库建成后,不仅可以基本免除当地流域每年数遇的洪涝灾害,年防洪减灾效益在2000万元以上,而且可以为推进金华城市化建设提供电力和供水的有力保障,是一项惠及当今、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然而,水库建设要让库区的2265户、5300多农民别离故土,移民搬迁,遇到的抵触和阻力可想而知。正因为这种强大的阻力,库区移民拆迁自2002年启动以来,至去年底完成拆迁户数只占总户数的28.2%,还有1626户移民的房子矗立在库区。
记者采访了解到,水库建设重点在移民、难点也在移民。九峰水库的移民拆迁历经8年波折,进一步累积了大量的矛盾,给移民工作增添了攻坚难度,但是,婺城区却能在此后4个多月“啃”下这块“硬骨头”,完成库区移民和房屋拆迁。它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的基层政府在面对各项艰巨、复杂、繁重的攻坚任务时:
首先,要有个好的精神头。没有精神头,看什么都是困难;有了精神头,困难就少了一半。精神头这东西,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能转化为克服困难的锐气、迎接挑战的智慧和经受考验的韧劲,转化为风风火火的行动。
婺城区委区政府注重调动一切手段提振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头,在这次九峰水库移民拆迁攻坚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移民工作组干部李海滨的妻子身患癌症,治疗费用已花了几十万元,家里负债累累。但他没有向组织告知家里出现的情况,自入村以来,始终坚守在移民工作第一线,走访农户,动员拆迁。一次,李海滨妻子病情发作,浑身疼痛难忍,李海滨陪妻子去医院检查的路上,工作组成员打来电话通知李海滨开会,他二话不说,就急忙赶回了工作地点。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