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16日 星期三
朗读

婺城粮食生产可望实现四年连续增长
各种补贴全面落实 农业技术不断创新
优质稻米最高价可卖到每公斤16元
本报讯(记者 陈婷)昨天,在婺城区洋埠镇种粮大户陈建新的稻田里,看着自家即将开始抽穗的晚稻,陈建新信心十足地说,由于早稻收割早,晚稻插种早,再加上气候宜人,目前晚稻长势喜人。“今年我一共种植了2250亩晚稻,只要不出什么意外,晚稻丰收已成定局。”
区农技站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春粮播种面积1.5万亩、单产150公斤、总产2250吨,分别比去年增长25%、7.1%和33.9%。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呈扩大态势,全区种植早稻8.8万亩,亩产超过400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夏粮方面,全区18.7万亩单季及晚稻正处于或即将进入抽穗灌浆阶段。预计今年我区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2万亩,比去年略有增长,可望实现连续四年稳定增长。
区农林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国家不断加大力度的扶农强农政策是我市粮食稳定发展,特别是今年粮食面积和单产创新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家逐年提高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补贴标准,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我区早籼稻、晚籼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90元、92元,均比上年提高13元,并对按订单交售储备早稻的种粮农户给予奖励。其中奖励种粮大户与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每50公斤20元、奖励散户每50公斤10元。
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成为推动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区农业部门围绕粮食高产创建增产节本高效目标,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送政策、送农资、送服务(送订单)、送科技、送信息“五送”服务活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推广力度,早稻旱育秧、机插、抛秧和直播等省工节本高效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今年,全区以早稻为金早47、中嘉早17,双季晚稻为岳优9113、中浙优86等为主的水稻主导品种进一步突出,应用面积预计将达到26万亩。
优质稻米的效益逐步显现,提高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其中,婺城区一枝秀米业公司生产的有机稻米每公斤卖到10元。金华市绿巨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宜糖”功能大米,尽管价格每公斤高达16元,是普通大米的5倍,但仍受消费者热捧。传统农业通过嫁接高科技生物技术,创造出功能大米价格比肉贵的神话,全区不少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注册粮食商标的意识明显增强,形成3个粮食作物品牌。
crack
社会纵横 | 聚焦 |
婺城整治最大马路市场 | 描沧桑巨变 绘时代宏图 |
图片1 | |
今秋月饼劲吹“绿色”风 | |
“印象仙源湖”摄影艺术大赛启事 | |
私拿“爱巢基金” 同居男友获刑 | |
关于白龙桥镇自来水厂停止供水的通告 | |
《大学生村官纪事》征稿启事 | |
图片 | |
杨思岭社区:点亮居民回家路 | |
人民东路社区:整修居民出行途 | |
首届“仙源湖”杯桂文化征文暨仙源湖旅游度假区一句话广告语、歌词征文大奖赛启事 | |
任柏窈:居委会的60年变迁 | |
毛头小伙耍聪明 盗取游戏币被判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