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10年01月19日 星期二

朗读

教研共同体,引领教师更好更快“成长”


有效教学

 

    ●在打开“围墙”办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方面,金师附小与红湖路小学的紧密型教研共同体是一个创举。

    ●教研共同体成立是否真正能促进教研活动,取决于校长的决心与理念。

    ●在教研共同体活动中,没有年龄、资历,只有智慧与激情。

 

 

    红湖路小学校长郎建胜说起教研共同体时有无限感慨。他说:“类似于学校之间的结队,已经有  很多了。但红湖路小学与金师附小以教研共同体形式的结队在婺城区还是最早的。”郎建胜强调他们之间是紧密型的教研共同体。“我们的老师在金师附小的名师带动下,有了快速的进步。具体表现在近一两年,参加区里的各项教学竞赛,排名都比较靠前。在优质课评比中,大多学科都是一等奖。”    

    两所学校之间的教研共同体创办于2008年3月,之所以选择金师附小是因为郎建胜是从“金师”出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金师附小氛围比较好,每周教学教研都对外开放。“所谓的紧密型,就是两所学校每周都有互动,我们分语文、数学、综合科每周都有教研活动,每次都邀请对方派老师来辅导。另外每个假期都集体备课。”

    对于教研共同体的最大好处,郎建胜用了一个比喻,他说以前学校也搞教研活动,但那是萝卜炖萝卜还是萝卜,年轻老师缺少高水平的名师引领,提高比较慢。成立教研共同体后,两校互动的教研活动就像萝卜炖牛肉了,味道好了不说营养也丰富了不少。老师们感觉有了收获,就愿意去学,学了效果又好,这样就成了良性发展。郎建胜认为对如何有效提升老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教研共同体功不可没。

    1月8日上午,两所学校联合打造的“教研共同体”活动在金师附小的多媒体教室举行。当天50多位小学数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除了两所发起学校的教师外,还有婺城区蒋堂小学,永康市方岩小学老师齐聚一堂,共享2010年的第一次“教学大餐”。本次活动先由来自金师附小和红湖路小学的6位青年数学教师同课异构,各显其能,向与会的老师展示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在分享了6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后,根据与会老师的意见,选出一堂最想听的课,由红湖路小学的杨炎婷老师演绎了精彩的教学过程。

    金师附小校长徐锦生说:“教研共同体的最初目标是建立一个富有激情、充满理想、凝聚智慧、放射活力、敞开胸怀的教研环境和教研机制,在这里没有年龄、资历,只有智慧与激情。”他介绍教研共同体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同学科老师在同课异构进行备课的基础上,依次说课,分享智慧,在大家的共同推荐下,选择一个教案进行上课,课后进行深入点评。“1月8日的公开课就依照这种模式举行,我们邀请了浙江师范大学、金华教育学院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师范学院三所高校专家学者旁听与点评。”

    红湖路小学陆海霞、施孔周、杨焱婷三位老师此次参加了教研共同体的同课异构备课活动。“我们这次备的课是《小数的意义》。”陆海霞是去年8月参加工作的,她认为教研共同体对于她来说就像头脑风暴一样。“收获特别大,毕竟以前学校学的只有理论,况且有些理论还是旧的。到了红湖路小学以后,就参加了暑假集体备课,每次金师附小的名师来指导,我都参加,教学观念理念都有不同的改变,各个方面都有提升。”施孔周参加工作已有两年,对于教学工作以及教研共同体,他生动地说:“由简单到难,然后由难转变为有趣有意义。以前总以为教书很简单,所谓备课就是大家根据教材闭门造车,谁都能上。参加教研共同体活动后,突然觉得不会上课了,发现上课竟这样难。在实践过程中,又通过教研共同体一点点找回自信,不断提升自己。”施孔周以前总以为上课气氛越活跃越好,通过教研共同体活动中的集体备课,与名师交谈后,他发现安静的课比“吵闹”的课效果要好。“数学是需要思考的,尤其是计算过程,要在学生头脑中内化,吵闹的环境是无法做到了。”在此次教研共同体同课异构备课活动中,杨焱婷备的课成了大家最想听的课。于是在金师附小多媒体教室,她给学生与专家学者上了一堂《小数的意义》。杨焱婷介绍:“我先是让学生们讨论在生活中那些情景需要用到小数,然后引出小数的概念。数是数出来的,同时我也让学生们一起随着我数0.1、0.2……0.9、1……通过数,让孩子们理解满十进一的概念。其间再穿插一位小数与10分之一的关系,两位小数与百分之一的关系等等,总之从简单到难,一堂课上下来比较顺。”对于教研共同体,她认为是一盏指引教学活动的灯,大家一起讨论总比一个人摸索要强。“在教研共同体活动中,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的长处。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你改正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长处。对于教学无论如何都是有好处的。”

    徐锦生与郎建胜都认为,教研共同体使教学研究活动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端的引领。徐锦生说:“两年来,共同体越结越大,现在,我们已与周边县市的10多所学校建立了教研关系。通过教研共同体,也进一步发挥我们金师附小名校与名师的带动作用。”对于今后教研共同体如何发展,徐锦生认为这取决于校长的理念。“校长的理念非常重要,是不是摆摆花架子,教研共同体成立是否真正能促进教研活动,取决于校长的决心与理念。”

    婺城区教文体局局长唐振华对教研共同体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两所学校能够将这种教研模式进一步深化、完善,并在全区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带动其它学校的教研活动,使婺城教育的均衡发展,迈出更坚实的脚步。(记者 鲁蓉)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