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10年03月15日 ;星期一

朗读

义乌有爱 春天放歌


省市作家诗人研讨《义乌欢迎你》



□ 李俏红

 

    一首网络诗歌《义乌欢迎你》引发了一本《春天放歌》,《春天放歌》又引发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这就是省作协牵头在义乌召开的《春天放歌》诗歌研讨会及朗诵会。

    3月11日,省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林,省作协诗歌创委会主任、诗人张德强以及金华市作协,义乌市文联、作协相关人员30余人参加了《春天放歌》诗歌研讨会及朗诵会。《义乌欢迎你》一诗的作者“夏冰南子”也应邀参加。

    在研讨会上,大家就“一首诗,打动了一座城市”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郑晓林说:“从文学的角度看,《义乌欢迎你》比较稚嫩,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诗本身的真情实感。”他认为好的诗歌都不是矫揉造作的东西,而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他举了金华诗人艾青的例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就强调诗人要表现真实的人性,要说真话。真性情的诗歌才能抵达人们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郑晓林说,一个诗人就必须具有百姓情怀。他不是在生活上、思想上游离于百姓,更不是以“精神贵族”自居,居高临下地俯视百姓,而是和百姓交融在一起同悲苦、共快乐。

    郑晓林认为,这次义乌的作家纷纷行动起来,用最快的速度,集中创作了一批以“关爱外来建设者,开放包容,构建和谐义乌”为主题的诗歌作品。这说明只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完全能够调动起政府和百姓、读者与作者各方面的兴奋点,达到情感上的共振和艺术上的共鸣。

    郑晓林希望,像《义乌欢迎你》这样的诗歌能不断问世,希望能有更多的金华作家,把自己的创作融入火热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写出更多热气腾腾、具有生活广度、思想深度、感情力度的好作品来。

    省作协诗歌创委会主任、诗人张德强就一些诗歌的语言作了剖析和点评。同时还创作了一首关于义乌的诗,名叫《印象义乌》。

    金华市作协主席王槐荣说,他拿到《春天放歌》诗集后,就一字一句地看了一遍,感觉写得情深意长,体现了我们城市品味的提升与和谐社会的进步。

    义乌市作协主席骆有云说,文学的温暖是一种力量,它能超越时空,直抵心灵。广大的外来建设者用辛勤劳动促进了义乌的发展,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文学只有走在时代的前沿,才能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的优秀文学作品。

    葛海有是义乌市作协资深会员,他对这次“一首诗,打动了一座城市”的现象感慨良多。他说,现在的文学有三个“过剩”:金钱渗透过剩、权力渗透过剩及身体渗透过剩,这样的文学肯定缺少生命和灵魂。新时期的文学应更多地挖掘本土优势,回归人性。

    几个参加研讨会的外来建设者代表纷纷发言,重庆人郑建伟说,他为义乌的文坛有这样放飞的春天感到高兴,这是对外来建设者最好的激励和肯定。湖南人杨延春说,他以前在厦门打工时,那里的诗歌氛围很浓,今天他看到义乌的文学也充满了活力。作为新义乌人,“我为义乌的经济腾飞感到骄傲,也为义乌的文化苏醒与繁荣感到欣喜万分”。

    晚7点,《春天放歌》朗诵会在义乌市金鹰工艺品有限公司举行。现场座无虚席,来自金鹰工艺品公司、浪莎集团、伟海拉链、大德药业等企业的外来建设者济济一堂。台上的主持人、外来务工人员、学生等轮流朗诵诗歌,音乐悠扬、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字里行间的召唤与人文关怀,在现场久久回响。

    稠州中学702班学生胡健磊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他说:“一天下午,爸爸告诉我,我们义乌人夏冰南子写了一首诗《义乌欢迎你》。当我找出那首诗,并知道了那首诗的主题后,我突然想起我的父母也是打工者,便也想写一首赞美打工者的诗,于是就写下了这首《献给打工的爸爸妈妈》。”细嫩的声音道出了最真切的心声。

    不少外来建设者一边拼命鼓掌,一边大声叫好。他们说,这样的活动好,这些诗歌都写到了他们心里,听起来特别亲切、特别爽。

    杨延春听得很动情,好几次泪光在眼里闪动。他用诗歌的语言描述了这个场景。“今晚/我们成了诗歌的一部分/我们是亲密的兄弟姐妹/在一行行感人的诗歌里团圆/那一首接一首的诗歌/分明是温暖的火把/照亮了心坎/让我恍惚/这里就是第二个故乡/沸腾吧/诗歌/今夜我们与诗为邻/今夜我们被你深深感动!”

 

附:

印象义乌

□ 张德强


 

浙赣线上奔驰的列车,途经这里

总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

停驻片刻,惊愕于一个神奇的崛起

在浙中盆地这座商贸名城

总会遭遇一次次陌生的欣喜——

宾王路两侧

繁华的商厦矗立着崭新的时间

行色匆匆的异乡人

脸上写满了亲情如家的笑意

甘蔗和红糖的甜

淹没在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海洋中

散发出更加诱人的香气

“鸡毛换糖”的吆喝,连同

拨浪鼓的敲击

早已被多国语言的音韵所代替

义乌,国际大超市

义乌,地球移民村

谱写着一个古老城市的现代传奇

不知道“乌伤”的孝义故事

能不能诠释千年传承的深刻含义

不知道“曲项向天”的白鹅

是不是从初唐高歌至今,文脉相继

宗泽的忠,戚继光的勇

陈望道的胆识,吴晗的正直

还有艾青、冯雪峰的潇洒诗笔

编织成一种精神内核

交给历史,交到

新一代义乌创业者的手里

是的,这是一种世界品牌

一种驰名五大洲的小小标志

——“义乌制造”

凝聚多少现实的艰辛与生活的毅力

——“义乌制造”

正从流水线走向集装箱

走向大洋彼岸、欧美大地

连同民族的自信与自豪

连同劳动的价值与心灵的美丽……

(作者为省作协诗歌创委会主任)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