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感受万年文明的温度
——记红山玉器收藏家徐向阳
徐向阳(右2)与任南(左5)一起参加“史前玉石文明探秘——泛红山玉器展”
徐向阳收藏的红山玉人
对于金华市收藏家协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徐向阳来说,虎年的春节过得特别有意义。春节前夕,徐向阳远赴北京,参加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办的“史前玉石文明探秘——泛红山玉器展”,和全国的红山玉器收藏家们一起谈玉论道。“我们聊得最多的是如何以史前玉器为载体,挖掘和传承红山文化。”徐向阳说,“根据对史前玉器的研究,泛红山文化可以远溯到距今一万五千年前。最让我们激动的是,在泛红山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华文明‘龙崇拜’的源头。”从1998年第一次收藏红山玉器到现在,徐向阳把大部分精力和财力用在收藏和研究红山玉器,成为全国知名的红山玉器收藏家。
徐向阳今年41岁,身材魁梧,性格直爽。问起为何选择收藏红山玉器,徐向阳回答说:“缘份!”1991年,徐向阳在杭州承包建筑工程。一天晚上,他吃完饭,去逛夜市,遇见一个卖玉器的老人。“当时的我对玉器基本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地摊上的那些玉器很脏,一看就是有年头的。我看他没什么生意,就递给他一根烟,跟他聊了起来。”原来,这些玉器是老人偶然间得到的,但是他的儿女们都不喜欢这些“老东西”,所以老人就到夜市上来摆摊,看能不能遇上懂玉的人。临走的时候,老人还送了一块玉给他。“那是一只玉猪龙,我看那东西上面很多斑斑点点,感觉很脏,就没戴在身上,后来不小心丢了。老人的那些玉器都卖得很便宜,一块只要五六元钱。”后来,当徐向阳知道那些玉器的真正价值时,却再也找不到那位老人。
1996年,徐向阳在丽水市承包建筑工程,因为下象棋的缘故,认识了一位收藏玉器的老先生。“我经常陪老先生下象棋,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收藏玉器的知识。他还给我看了他身上佩戴了二十多年的红山玉器。这些玉器色彩斑斓、晶莹剔透,和我以前看到的红山玉器完全不同。”1998年,徐向阳的一位朋友从内蒙古回金华,带来了一些红山玉器。“我朋友说,有很多红山玉器散落在内蒙古民间。当地人不知道红山玉器的价值,那些泌色比较重的玉器被当成石头,随意丢掉。”从朋友那里得知红山玉器的线索,徐向阳便迫不及待地赶往内蒙古。徐向阳在内蒙古寻找了很长时间,收藏到了他的第一批红山玉器。“因为近万年的埋藏,这些红山玉器都显得黯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玩后,它们会越来越剔透,渐渐恢复本来的面目。”从那时起,徐向阳就把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用于收藏红山玉器。
“任南先生让我意识到,收藏红山玉器只是接近红山文化的第一步。”2000年,徐向阳偶然接触到红山文化专家任南创办的“红山文化网”,他被网站中翔实的图文资料所吸引。他于是一边收藏红山玉器,一边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的知识。“我经常在‘红山文化网’的论坛上发贴,有时谈个人的收藏心得,有时向任南先生请教。直到2007年,我才认为自己可以和任南先生面对面交流了。那天,我打电话给任南先生,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等你很久了,你到北京来吧!” 到北京后,徐向阳和任南聊了一天一夜。“有一种‘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任南先生解开了我心中的结,让我意识到,既然选择了收藏红山玉器,就必须承担起传承红山文化的责任。”在任南的影响下,徐向阳由一个玉器收藏爱好者,渐渐成长为一个学者型的收藏家。
“在地球上,能传承万年的文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泛红山文化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玉器,其中就有玉猪龙,这些玉猪龙是我们‘龙崇拜’的源头。每当看到玉猪龙,我心里就非常激动,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有自己的精神内核,这些玉猪龙就是不可磨灭的证据。”对于徐向阳来说,红山玉器是一座桥梁,让他能够触及中华文明的源头。徐向阳拿起一件红山玉猪龙,指着上面火烧过的痕迹介绍说,“这是在祭祀中使用的玉猪龙,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抚摸着玉猪龙斑驳的身体,我仿佛能感受到万年前那熊熊燃烧的文明之火。
crack
文化 | 关 注 |
黑虎弄堂奇闻 | 待到菜花烂漫时 走进这片“黄金海”…… |
义乌有爱 春天放歌 | |
感受万年文明的温度 | |
教堂 马厩 跑马场 | |
“万里扬”杯摄影艺术大赛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