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学校老师,你会备课吗?
自主自助开展校本培训系列报道二
北苑小学新学期第一问——
□ 记者 鲁 蓉
备课成了年轻教师成长的“瓶颈”
如何加强老师的备课能力,北苑小学校长施益新在心中已酝酿很长时间。新学期开始,他就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是如何备课的情况进行悄悄摸底。他告诉记者:“摸底的情况不容乐观。有的老师说备课是写在书上的,这样拿着比较方便;有的老师说是在电脑上,打印下来再上交;有的老师只是粗线条地写一下。所以我们用一周的时间来讨论为什么要备课这个问题。”
据记者调查,教师轻视备课,尤其是年轻教师不会备课这种现象在其它学校也或多或少存在。
“备课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那么地重要,现在提倡轻负高质,关键就要做好备课。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施益新说。该校教务主任尤莉也认为,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花精力、花时间去研究怎样备课。
关于备课,教育人士有很多的理解。《备课最需要什么》主编、国家级骨干教师班班主任赵国忠就认为: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备课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是教师达成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备课最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和重“思”。
关于备课的一堂讲座
4月6日下午,北苑小学全体教师集中在会议室,听取了语文组张新颜与数学组李霞的“我是如何备课”的讲座。之所以选择本校老师进行讲座,施益新说:“其实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好老师。”在讲座开始之际,就“日常备课最需要什么?备一节课,平时一般花多少时间?你在哪个环节上,花时间最多”三个问题,施益新在现场随即“采访”了年轻教师。有教师回答备课至少需要1至两个小时,也有教师说有时是半个小时,有时要两个小时。有的老师认为备课最需要责任心,在钻研教材方面花更多的时间。有些又认为如何突破重难点。
在“我是如何备课”的讲座中,张新颜老师从宏观的角度谈了自己备课的经验,她就整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三种模式谈了自己在平时备课中的具体做法,并谈了自己的备课感悟。她认为拿到新书以后,要及时阅读全册教材,对全册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整体备课是粗线条式的,单元备课主是领悟编者意图,确立单元目标,要看口语交际与写作,了解本单元的写作方向。“最重要的是把时间花在课时备课上。对精读课文要细细研究,对略读课文则在一定范围内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在这个环节老师要熟读课文,研究课本,细读课后的思考题,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李霞则以《9+几》这堂课为切入点,谈了自己备课的体会。她认为备课最重要就是认真研读教材及认真分析学生。她说:“提高课堂质量必须要以提高备课质量为前提。数学备课要备教材的深度与广度,要备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备教材的重点难点,要备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要备课堂中的教学流程。”李霞认为制定课堂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上课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在如何分析学生方面,李霞说:“要找准学生的起点,这包括生活起点与知识起点,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此她在《9+几》的备课中就加入小猫钓鱼的故事。
“在数学备课中,还要体现数学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备课时要多一点创新,上课时要多一点智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李霞对记者说。
施益新也谈了自己备课的经验,他将备课的过程概括成了“六步法”。第一步,做题目;第二步,读材料;第三步,写流程;第四步,设计问题,并将教法、学法融入其中;第五步,编题目;第六步,板书设计。他坦言,这个备课方法比较适用有教学经验的老师。
听完了讲座,一些年轻教师被施益新点名谈了感受。蒋新兰表示,自己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进一步加强。陈丽珍则觉得,树立观念很重要;要走进学生,因为课堂是灵动的;要用好教材,整合好材料。教科室负责人邢丽君认为,备好课很重要的一点是读懂教材。整体备课,不仅仅要读懂一册教材,还要将全部12册教材都融会贯通。
一本好书《备课最需要什么》
“接下去我们要组织老师研读《备课最需要什么》这本书,这是我从书店找来的,每个教师一本,随后由教务处对怎样规范备课提出原则性的要求。”谈到接下去的工作,施益新说。
《备课最需要什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国教师教学最需要系列之一。书中的副标题很诱人,即中外优秀教师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记者翻了一下书,觉得还挺实在。书中有《日常备课最需要什么》、《有效备课最需要什么》、《特色备课最需要什么》、《备课反思最需要什么》四大章节,仅有效备课部分又分18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都附经典案例与案例分析。
crack
社会纵横 | 八面来风 |
吴惠清:用心烹调好滋味 | 见证生命的顽强 |
我们的碘营养状况到底怎么样? | 沪上酒店房源仍较充足 |
婺江岸头花满枝 | 讣 告 |
今年婺城家装市场看好 | 浙中城市群规划通过评审 |
交警部门已取消部分道路限制 | 民意影响前途,干部眼光才会真正向下 |
找人开锁欲行窃被人识破忙逃跑 | 平均寿命25到30年,“短命”建筑折射错位政绩观 |
倒卖香烟贪微利不懂法律进铁窗 | 狗狗时装秀 |
阅读,丰富课外知识 | |
及时清理事故现场 | |
徐启明:乐观经营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