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我当评报员
□ 寿大庆
不经意间,《今日婺城》三岁了。她成长的点点滴滴我有着切身的体会,因为我在2007——2008年担任了《今日婺城》的评报员。
其实与其说是《今日婺城》的评报员(我们一共4人),还不如说是“挑刺员”更为恰如其分,因为总编李英对我们的要求是不评好的,只找差错,也就是说只种刺不栽花。这就无形中给我们评报员增加了压力,敷衍了事是万万不可能的。
当评报员给了我学习提高的机会。因为我们的评报直接关系到记者编辑的奖金发放,所以我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俗话说,给人半桶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为了提高评报的质量,也为了不错评漏评,避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常常对一些语法词句反复推敲,翻字典查词典,有些没把握的还虚心向别人请教,力求不错评。一旦错评,出洋相还是次要的,冤枉了作者更是于心不忍。评报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评报使我的汉语言文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当评报员也给了我锻炼的机会。评报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每篇文章都得认真仔细地阅读,评完一张报常常需要三四个小时,有时工作忙只能抽中午或晚上的休息时间进行阅评。每篇文章无论生动还是枯燥都得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有些自己平时不喜欢看的内容也得强迫自己耐下心来认真看完。思想要高度集中,错别字、语法修辞、内容、结构等等,一个都不能少。评报的过程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记者编辑工作的辛苦。
评报让我见证了《今日婺城》的进步、成长、成熟。和办报伊始相比,《今日婺城》的质量大大提高,明显的差错已基本消失,错别字也已微乎其微。可读性也大大增强,日益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欢迎。评报也让我“认识”了众多的记者编辑,虽然许多人都未曾谋面,但早已从文稿上熟悉了他们,只要一读文章,就能八九不离十地猜出是谁的手笔。特别是几位年轻人,进步神速令人刮目相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虽然从2009年起我不再担任《今日婺城》的评报员,但我仍是《今日婺城》忠实的读者和作者,值此《今日婺城》创办三周年之际,我衷心地祝愿《今日婺城》越办越好,蒸蒸日上。
要闻 | 创刊3周年暨改周五报珍藏版 |
创造婺城更美好的明天 | 领导寄语 |
图片 | |
婺城新城区工业总产值超百亿 | |
佳节到 鲜花俏 | |
140名园丁喜登领奖台 | |
婺城区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 | |
山山烘焙献爱心 | |
心怀感激 奋力前行 |
创刊3周年暨改周五报珍藏版 | 创刊3周年暨改周五报珍藏版 |
2009’婺城 | 创造婺城新闻事业新辉煌 |
解放思想崛起争先 砥砺奋进繁荣发展 | 今日婺城大事记 |
创刊3周年暨改周五报珍藏版 | 创刊3周年暨改周五报珍藏版 |
我与《今日婺城》 | 图片 |
见 证 成 长 | |
创 业 艰 难 | |
苦 乐 兼 程 | |
从 头 开 始 | |
赶路者之歌 | |
我当评报员 | |
伴 我 成 长 | |
相 知 相 伴 |
创刊3周年暨改周五报珍藏版 | |
热烈祝贺婺城新城区工业总产值超百亿 | |
创新创业千百度,蓦然回首,激情、理想、希望尽在新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