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20日 星期三
朗读

美国纪念孔子我们有何触动?
美国众议院2009年10月28日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对此,美国首家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全生表示,此举不仅表明中国软实力日益增长,也体现了文化价值观念的交流对中美关系的有力推动。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员李成也表示,这体现了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增长及美国政界对中国的日益尊重。
看一些解读美国将纪念孔子诞辰的意见,难免也看出一些孔子思想“沾光”于中国国力增强的意味。对此逻辑,真不知道那位出生于2560年前的“大成至圣先师”当作何想。但是显然,对一些爱激动的国人来说,他们已全然不在乎此中的逻辑问题。于是既要用美国纪念孔子诞辰作为一个结果,即国力增加之使然,又不免将它作为一个原因——因为有人说了,“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所以当美国纪念孔子时,就表明中国价值观输出的成功,足证中国已成为大国。
固然,孔子之在美国的待遇,到底是中国国力强大的结果,还是中国成为大国的原因,可以各抒己见,也可以自成一理。哪怕真的像坊间所说,美国此举仅仅是为了美总统奥巴马的访华之旅博取一些好感,我们也大可不必发“友邦惊诧论”。这一切其实都不当紧,当紧的是,当美国开始郑重其事地纪念被我们“视为己出”的孔子之时,那未尝不是一道命题摆在所有中国人面前,即:我们今天社会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信仰等诸方面,还有多少孔子及其所倡行的儒家思想的痕迹,孔子思想真的是中国所奉行并输出的价值观吗?
当然,孔子思想也应有所区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单以代表孔子思想核心的“仁、义、礼、智、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克己复礼”、“和而不同”等,来考察当今中国社会,我们或许会发现,孔子对于我们而言,其实早已只是一个传说,只是印在历史课本里的那个沉默而谦卑的画像。倒是那种孔子所要致力改观的礼崩乐坏,以及一种非仁、非义、非礼、非智、非信的“反孔”情状,一点也不难求证于现实。那么如果抹去孔子出生于中国山东曲阜这个字眼,他还会是“我们的”吗?一种思想,如果总是不能成为我们的行动与理念,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那便很难说是谁的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纪念孔子,不是我们的光荣,只是孔子思想本身的魅力与影响。至于美国人对孔子的纪念,也不是对我们的褒奖,恰恰是一种批评。但我们却常常并不见外,所以总是习惯地说,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如我们有时候又显得过于见外了,所以有一些价值与思想,早已经成为普世的,却并未成为中国的。
(摘自《晶报》) crack
| 婺江 | 八面来风 |
| 《婺江文艺》征稿启事 | 东海春晓油气田风云再起 |
| 在音乐中触摸自己悲伤的灵魂 | 日本扩建东海礁石抢资源宣布冲鸟礁为国土 |
| 我内心清亮的越溪 | 我国政府网站大多脆弱一周被篡改178个 |
| 沙子的爱情故事 | 长沙政府网相关资料照抄上海政府网被讥讽 |
| 雪人之歌 | 清华学者上书国务院建议上调卷烟价格控烟 |
| 父亲的年 | 图片 |
| 恋恋小葱饼 | 中国救援队比美军更早抵达海地的背后 |
| 忆小脚奶奶 | 美国纪念孔子我们有何触动? |
| 回忆的光 | |
| 风雅即是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