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10年02月09日 星期二

朗读

上接第1版


   仙源大道、香溪路、广场街、香溪桥等全部贯通,滨江休闲观光带、上干口游步道、十里桂花长廊配套工程、入口牌楼、香溪景观带等全面完工。金华动物园一期建成试营业。

    (三)强化统筹发展,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取得突破。扎实巩固前期创卫成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整治占道经营和马路市场,有效改善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为金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做出重要贡献。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创建省级和谐社区3个、市级4个,城西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市区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初步理顺,部分遗留问题得到解决。金品小区征地圆满完成,后垅自然村、孙家里地块农房拆迁全部结束。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蒋堂镇总、控规编制及安地镇、雅畈镇总规初步方案,编制了6个乡镇工业功能区调整扩容规划初步方案。实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9个,总投资近8000万元。白龙桥镇完成长安街、府临街改造。汤溪镇完成北新路改造,启动仙舟大街一期改造工程,汤溪水厂铺设引水管线3.7公里。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琅琊、蒋堂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工。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编制村庄规划85个,全区规划覆盖率达89%。完成村庄整治90个村、污水治理109个村,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5%。启动27个村农房改造建设试点,全区改造建设农房3095户,实施困难群众危房救助280户。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98.6%。建成农村社区100个,新增农村星光老年之家70家。完成45个村饮用水改造,3万人受益。13个乡镇、264个村通过新农村电气化验收。“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深入实施,发放新一轮扶贫小额贴息贷款733万元。理顺了下山脱贫移民村行政管理关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虹戴公路顺利建成通车,白沙公路完成路基工程,建成农村联网公路33.6公里,完善安保设施90公里。大力推进城乡公交统筹发展,完成首批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全力做好九峰水库移民工作,库区房屋拆迁全面完成,改线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安置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后期扶持工作全面展开。完成莘畈水库、峙垄水库灌区改造二期工程,水库除险加固4座,“乌引”续建渠道衬砌12公里,河道整治54公里。220千伏西吴变、110千伏临江变完成土建工程,110千伏婺州变、下潘变完成增容扩建。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编制了婺城区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规划。138家规模养殖场完成综合治理,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锻造、电镀行业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达到省市要求。启动城乡绿化提升工程,绿化造林2900亩。完成造林更新9600亩,创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乡1个、示范村2个。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2个,市级生态村18个。完成全区农村生态公墓初步规划,5个乡镇开展试点。

    (四)提升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小学特色教育成果丰硕,初中学业考试成绩市区领先。职业教育保持强势,实验中学进入全省职校30强。新增市、区教坛新秀70名,引进优秀教师23名,名师名校长队伍不断壮大,师资进一步优化。经费保障不断加强,学校公用经费进一步提高,化解义务教育债务2050万元。婺城中学基本完工,环城小学西扩工程主体结顶。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完成33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文体事业欣欣向荣。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顺利通过省文明城区复评。区文化馆、图书馆竣工,12个乡镇街道启动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文体队伍发展到1173支,形成区、乡、村三级梯队发展格局。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市级6个,新增区级文化村114个。开展送戏下乡168场,建立农村图书流通站30个。文物普查通过省级验收。初步建立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列入省级保护名录5个、市级17个。《婺城区志》和《婺城区军事志》完成编纂评审。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实现市运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三连冠。群众性体育蓬勃开展,新增小康体育村50个。卫生事业持续进步。积极改善农村医疗条件,6个乡镇街道卫生院改造项目竣工。建立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工作机制,有序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有效减轻疫情危害。社区责任医生制度进一步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继续深化,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体达标率92%。全面实施免费婚检、孕检,计划生育率97.8%,人口自然增长率3.5‰。

    (五)重视保障民生,和谐局面更加巩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1.5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市社保体系,5.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95名对象享受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补偿水平进一步提高,参合率达95.6%,报销医药费4046万元。社会救助体系更趋完善,发放各类救助款5200万元。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深入实施,惠及2026人,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称号。城乡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培训农村劳动力10277人,转移就业5150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24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364人。治安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推广“白龙桥经验”,加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重点乡镇重要部位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两抢”发案率下降48%,命案和五类恶性案件破案率达100%。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化解了一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公众法治意识得到增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推进。清理工资拖欠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扎实有效。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管理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创建工作,创建省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5家、市级7家。交通违法整治成效明显,消防工作继续加强。深入开展诚信示范药房等创建工作,新增食品安全示范乡镇12个,“两网一规范”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扎实推进“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规范率达8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

    (六)加强自身建设,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作风进一步转变,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制定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落实了推进科学决策、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权力监督的制度和措施。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协汇报、通报工作,坚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1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5.5%。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审批项目更加规范。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9项,停征减征6项。建立健全村(居)级便民服务室,初步构建起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惩防体系和规章制度更加健全。认真配合做好区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行政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全面实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议价采购制度,公共资源交易进一步规范。坚持勤俭办事,行政公用经费明显下降。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加强。

    同时,圆满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征兵工作荣获全国先进,工会、共青团、妇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以及慈善、红十字、老龄、未成年人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完成了九峰移民、创卫迎检、公交改造等艰巨任务,解决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大量遗留难题,实现了经济的回升向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切,满载着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和拳拳厚爱,印证了区委的科学决策和战略部署,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鼎力支持,凝聚着全区干部群众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婺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婺城经济社会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二是农业增效不快,农民增收较难,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任务艰巨;三是园区空间趋紧,产业发展受限,拓展产业集聚新平台迫在眉睫;四是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社会转型期不稳定因素增多,和谐社会建设压力很大;五是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区级可用资金十分紧张,财政收支平衡矛盾突出;六是少数政府部门作风不实,行政效能不高,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任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巩固经济回升基础,提升统筹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综观国内外发展形势,新的一年虽然也面临着不少考验,但机遇大于挑战。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国内经济快速回升,有利于加快我区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背景;企业投资信心的增强和招商引资形势的好转,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发展平台的拓展和新增长点的形成,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我们要审时度势,增强信心,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力争新一年各项工作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