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09日 星期二
朗读

接前面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确定“十二五”规划、抢抓发展机遇、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总体上看,今年宏观环境要好于去年。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市场趋稳,实体经济出现积极变化;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从区内看,经过多年积累,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发展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经过一年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更强,加快发展的办法也更多。但也应该看到今年发展环境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持续,全球消费市场复苏仍面临较多困难;国内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还不强; 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外部需求恢复还需有个缓慢的过程,更应值得关注的是,我区工业发展低、小、散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成长还需要一个过程。201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区”战略不动摇,紧紧围绕“调结构、抓统筹、重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全力抓好“平台集聚、产业提升、项目推进、企业做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经济转型升级年”和“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强化带动作用;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夯实三农基础;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搭建发展平台;以构建和谐婺城为目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建议如下:
——区属生产总值增长 9%;
——区级财政收入增长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自营出口增长5%;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
——化学需氧量下降3 %以上;
——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以推动产业提升为重点,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
坚持扩量提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整合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汽摩配产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应用软件、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升改造五金工量具、纺织、建材、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行业,以企业信息化工程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融合。二是着力拓展园区开发空间。深入推进金西经济开发区黄土丘陵非农开发,启动洞溪园区龙蟠区块的建设,加快实施金西大道产业带、环西二环产业带规划开发来拓展新的空间,认真做好金西产业带纳入省“十二五”区域空间开发新平台的争取工作。三是加快乡镇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搞好竹马、蒋堂等六个工业功能区规划修编,加强乡镇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企业入园。四是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力争全年技改投入6亿元,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0项,新增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争创市名牌产品6只、著名商标6只。五要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扶优与帮困相结合,营造以企业为中心的创业创新环境。减轻企业负担,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六是推进企业节能降耗。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优势企业。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完成年度的节能降耗任务。
(二)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粮食功能区建设,推进高产示范创建。实施优质稻米品质提升工程,加强一枝秀、群飞、宜糖米三大品牌创建,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汤溪镇范围内建立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建蔬菜钢架大棚200亩,葡萄联栋大棚200亩。以罗店盘前山地蔬菜产业提升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山地蔬菜和放心菜基地建设,力争全区山地蔬菜面积达到6000亩。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新增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2个,标准化推广面积16.3万亩。提高畜牧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新建3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三是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力。继续实施“良种、良技、良机”工程。开展“千乡万村送服务”活动。发挥育秧中心优势,在金西重点产粮区建立一个温室育秧中心。四是提高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加快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工程,通过撤并合股,扩大合作社规模。加快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林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村庄整治,抓好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2010年村庄整治项目投资要完成8000万元。推进白沙公路建设,年内建成通车,完成农村联网公路30公里,完成9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座,治理河道河渠40公里。
(三)以强化项目管理为重点,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力争上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拉动我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一是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快政府主导性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带动全社会投资。按照“在建项目优先、新开工项目紧跟、后续项目抓紧”的要求,加强调度,加快推进。二是加大争资上项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申报、衔接、争取和管理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债和专项补助,启动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建设。三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落实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加大对恶意阻工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四是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土地指标。加强新增用地计划管理,土地指标向重大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倾斜。加大土地清理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四)以改革创新为重点,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提升开放水平,创造更富活力的发展环境。一是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经营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功能,在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改革的基础上,提高“一站式”办结率。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继续做好金婺食品厂等企业改制工作。二是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坚持主导产业招商,重点开展汽摩配、信息产业等高新产业的招商。力争全年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内资15亿元。三是努力推进外贸工作上新水平。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大力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外展会,促进企业接触新兴市场,为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创造条件。积极推进传统出口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份额。
(五)以新兴服务业建设为重点,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
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突出抓好浙中信息产业园的软硬件建设,完成新城区产业园基地规划修编,确定合理的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园基地开发建设。加大信息产业的招商力度,推动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组建区农信担保公司,探索建立婺城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浙中物流园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予以实施,为金西产业带发展提供物流服务支撑。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认真编制《婺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新城区、金西开发区星级酒店建设,雷迪森广场和金西宾馆部分主体工程要基本完工。双龙风景区要深入挖掘双龙旅游的文化内涵,开拓黄大仙道教养生旅游市场,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仙源湖旅游度假区要做好生态山水文章,打造游乐胜地。理顺九峰山管理体制,加快景区开发建设。利用寺平古村落和丰富的乡村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乡村风情游、农业观光游和生态休闲游。四是加强房地产项目开发。加强房地产项目开发,积极协调推进政策处理、设施配套等工作,加快新城区、金西开发区、仙源湖旅游度假区等房地产项目建设。五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速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刺激和扩大农村消费。
(六)以和谐社会建设为重点,努力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送教下乡工作,深化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促进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以校舍安全工程为抓手,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完善学校布局,将让长初中正式搬入婺城中学。启动环城二小、安地中、小学和金西小学建设,建成部分主体工程。繁荣文化事业。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配备好区文化馆、图书馆内设施,争取尽快投入使用。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抓好体育强乡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