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今日婺城
今日婺城
报纸类别:金华市
 所属地:金华市
发行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wuch.gov.cn/Html/index.html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2010年02月09日 星期二

朗读

接前面


    (二)统筹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着力提升服务业比重

    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编制婺城新城区环中轴景观带商业核心圈和金西开发区环峙垅湖商业核心圈规划,加快建设浙中商业副中心。积极培育商贸流通主体,促进各类市场发展,重点抓好蒋堂木材市场的整合改造和金西综合市场、西吴花卉市场建设,改造提升辖区农贸市场,整治规范农村小菜场。完成商业网点规划,加快农村和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完善城乡消费品流通网。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农家店改造工程,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营销模式,增强传统商贸竞争力。扎实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动信息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升级,突出发展IT产业、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商贸综合体四大重点行业。建立健全信息产业扶持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加快浙中信息产业园产业基地建设,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发展。启动建设浙中物流园区,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大中型企业实行主辅分离,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试点。发展现代金融服务,加快婺城新城区、金西开发区金融网点的规划建设。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壮大旅游业。完成婺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实施双龙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景区公路6.6公里、游步道4.9公里。加快智者寺复建工程。依托溶洞奇观、道教胜地资源,创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景区,做强名胜景点旅游,拓展道教养生旅游,进一步打响北山旅游品牌。依托四陇四溪五水库自然风光和古窑古庙古村落人文资源,推进大南山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加快仙源湖旅游开发,有序发展水上游乐、户外运动项目,完善休闲度假设施,抓好金华动物园二期建设。推进九峰山景区开发,启动建设金西农业观光园、西畈湖生态公园和厚大溪景观带,打造金西生态旅游区。办好桂花节、茶花节、油菜花节、“双龙之夏”和黄大仙文化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加强旅游市场营销,提升婺城旅游品牌。

    (三)统筹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梯度式发展山区生态休闲特色农业、丘陵绿色无公害农业、平原现代设施高效农业。依托花卉苗木、优质稻米、有机茶叶、生态畜牧、特种水产等优势产业,建设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品质提升行动,推广标准化生产,培育功能农业,努力打响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强化农业发展支撑。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整合提档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土地、林地流转服务体系,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加快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开展农产品进超市对接活动。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筹建农信担保服务公司,缓解农业发展资金难题。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有序转移。深入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做好小额扶贫贷款工作,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和部门结对帮扶活动,切实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引导农家乐规范有序发展,积极创建农家乐特色村,实现经营收入增长15%以上。加大来料加工扶持力度,创建来料加工示范乡镇6个、专业村150个,新增来料加工企业15家,年加工费力争达到5亿元。

    (四)统筹空间拓展与配套完善,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

    加快提升新区城市形象。实施“东接南扩”战略,尽快破解市区与新城区的交通瓶颈,推进新区老镇联动开发。完善行政中心区块公共服务设施,抓好社区医院、幼托机构等配套项目的规划建设,完成汽车客运站一期主体工程。加快商贸广场二期、伟达·雷迪森酒店等商服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启用婺城中学,促进人气商气集聚。建成中轴景观带南段、城防工程三期,完成绿化26万平方米,提升新城区环境形象。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完成城北邻里中心土建工程。抓好工业和商服项目的招商,强化入园企业的服务与管理,争取引进落地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实现工业产值超120亿元、税收超4亿元。

    加速金西开发建设步伐。围绕“四大功能区联动、三大产业互动、山水田城相嵌”发展思路,基本完成黄土丘陵非农开发一期工程,启动二、三期综合开发,完成启动区提升改造和北区整合完善工程。抓好金西五金科技产业园首期3000亩开发,加强产业链项目招商,争取引进落地企业30家。开工建设金西消防站等公建项目,完成集中供热项目一期工程,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启动峙垅湖环境整治和东岸公园景观工程,完成金西文化景观工程,香岛大酒店主体工程结顶。

    拓展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紧紧抓住省、市建设产业大平台机遇,依托我区丰富的低丘缓坡资源优势,整合区域空间,完善布局规划,着力建设“十二五”时期产业集聚新平台。加快虹戴公路沿线黄土丘陵综合开发,尽早启动金西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盘活新城区土地资源,加快洞溪分区龙蟠区块、临江分区雅苏区块、乾西栅川分区开发建设。抓好乡镇工业功能区规划修编和扩容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抓好规划调整,加快西二环沿线产业开发。

    增强要素资源保障能力。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调整拓展用地空间,保证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加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和宅基地复垦、造地改田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盘活土地存量,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努力争取用地指标。充分利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政银企合作,缓解园区建设资金压力。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五)统筹城市管理与村镇建设,着力提升城乡一体化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巩固深化创卫成果,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抓好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的解决。积极探索物管新机制,努力解决物业管理突出矛盾。加大社区建设投入,改善社区基础设施,重点解决3—5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探索组团式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创建4个市级以上和谐社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水平。依法有序完成社区换届,积极稳妥开展社区区划调整,解决交叉管理问题。

    提升集镇建设水平。完善集镇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理顺管理体制,落实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集镇自我发展能力。完善集镇道路等基础设施,探索集镇管理执法机制,优化集镇环境。加快中心镇建设,整体规划改造白龙桥老镇区,改造提升金龙路,启动环镇南路、华龙南路、金江南街和古廊桥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汤溪水厂净水厂主体工程和仙舟大街改造一期工程,启动汤溪至九峰山旅游景观大道前期工作。

    深化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全区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工程,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90个村。积极有序开展农房改造,在抓好27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扩点推面,重点开展园中村建设、空心村整治和破旧泥瓦房改造,实施困难家庭危房救助。继续推进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创建新农村电气化乡镇3个、电气化村60个。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服务水平。做好九峰水库移民后续工作,配合完成改线公路建设,落实好生产用地分配,完善移民安置区配套设施。

    完善城乡公共设施。白沙公路建成通车,蒋堂至罗埠公路开工建设,完成农村联网公路30公里,完善安保设施100公里。全面完成农村客运班线改造,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电力主网建设,确保220千伏西吴变、110千伏临江变建成投运,争取110千伏琅琊变开工。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座,治理河道沟渠40公里,抓好山塘整治,继续实施衢江洋埠堤加固及“乌引”渠系配套工程。按照上级部署,适时启动杭长高速铁路政策处理工作。

    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工作,完成绿化造林2200亩,创建一批省、市级绿化示范镇和示范村。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广高能效、低排放技术和产品。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推进清洁生产,完成年度减排和生态区建设任务。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完成209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深化殡葬改革,全面推行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加强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重视莘畈水库水源保护。

    (六)统筹民生事业与社会稳定,着力提升社会和谐度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学校布局,开工建设环城二小和金西小学,迁建安地初中和小学,环城小学西扩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推进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大力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制定出台学前教育扶持政策,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扩大等级幼儿园数量和比例。扶持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性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打响职教品牌。深化城乡学校结对,扩展送教下乡,健全教师校际流动、支教机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名师、名校长作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改进人才引进办法,壮大优秀教师群体,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区<